[发明专利]车体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73277.0 | 申请日: | 2013-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734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林强;山中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1/04 | 分类号: | B60K1/04;B62D2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杨光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体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体构造,尤其涉及能够搭载蓄电装置的车体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在前座椅的正下方具备能够收纳电池的空间的车体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061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的车体构造在车架横梁的正下方收纳电池。因此,用于收纳电池的空间和设置于该空间之上的底部件(floor)会变高车架横梁的厚度。
鉴于上述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收纳蓄电装置且能够抑制底部件高度的上升的车体构造。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体构造是具备形成车辆的骨架的一部分的沿车宽方向延伸的第1骨架部件以及第2骨架部件的车体构造,其中,在车室内的地板与底板之间且所述第1骨架部件与所述第2骨架部件之间的空间收纳包括电池部以及控制部的蓄电装置中的所述电池部的至少一部分。
发明的效果
通过上述手段,本发明能够提供能收纳蓄电装置且能抑制底部件高度的上升的车体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斜上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体构造的主要部分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2是从上方观察图1的车体构造的主要部分而得到的俯视图。
图3是从箭头III方向观察图2的单点划线所示的铅垂面而得到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从箭头IV方向观察图2的双点划线所示的铅垂面而得到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具备图1的车体构造以及3列座椅的车辆的透视侧视图。
图6是从斜上方观察收纳于图1的车体构造的蓄电装置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7是从左侧观察图6的蓄电装置的电池部而得到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及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体构造100的主要部分构成例的图。具体而言,图1是从斜上方观察车体构造100的主要部分而得到的立体图,图2是从上方观察车体构造100的主要部分而得到的俯视图。此外,在图1以及图2中,X轴方向与车辆前后方向对应,Y轴方向与车宽方向对应,Z轴方向与铅垂方向对应。另外,+X方向与车辆前方对应,-X方向与车辆后方对应,+Y方向与车辆左方向对应,-Y方向与车辆右方向对应。
如图1以及图2所示,车体构造100主要包括第1车架横梁1、第2车架横梁2、第3车架横梁3、底板4以及纵骨架部件5。在本实施例中,车体构造100搭载于具备蓄积行驶所使用的电能的蓄电装置10的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
第1车架横梁1、第2车架横梁2以及第3车架横梁3是形成车辆的骨架的一部分的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横骨架部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另外,第1车架横梁1、第2车架横梁2以及第3车架横梁3均配置于作为纵骨架部件5的左门下围板5L与右门下围板5R之间,其两端通过焊接等而固定于左门下围板5L以及右门下围板5R。此外,第1车架横梁1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配置于第2车架横梁2的前方,第3车架横梁3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配置于第1车架横梁1的前方。
底板4是构成车体的底部的板状的部件,将车外空间与车室外空间隔开。此外,车室外空间是车内空间的一部分,通过未图示的底部板(floor board)或地毯从车室内空间隔开。另外,底板4包括鼓出部4a。在本实施例中,底板4包括沿图2的虚线所示的车辆中心轴C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鼓出部4a。鼓出部4a是用于在底板4之下的车外空间形成底板通道的构造。在底板通道内收纳排气管6、催化剂转换器7、消音器(未图示)等。
纵骨架部件5是形成车辆的骨架的一部分的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骨架部件。在本实施例中,纵骨架部件5包括构成车体的侧部的左门下围板5L以及右门下围板5R。此外,纵骨架部件5也可以是下纵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32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车载太阳能电池的充电控制装置
- 下一篇:充气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