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支撑装置及数据管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80072712.8 | 申请日: | 2013-06-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82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 发明(设计)人: | 松下香织;山口和寿;渡边健一;冈本直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琳得科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5H16/04 | 分类号: | B65H16/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15 | 代理人: | 齐永红 |
| 地址: | 日本东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 装置 数据管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撑将长条体卷绕在筒状部件上的装置的支撑装置及管理与使用该支撑装置卷绕在筒状部件上的长条体相关的数据的数据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已知一种粘贴装置,其预先将在剥离薄片的一面上临时贴附有粘接薄片或标签的长条体(原布)卷绕到筒状部件上后,连续馈送该长条体,将粘接薄片或标签粘贴在半导体晶片或容器等被粘贴物的表面上。根据长条体的类型对应使用这种粘贴装置时,生产管理上希望对与适应长条体特性的薄片的馈送速度等处理相关的数据和与卷绕在筒状部件上的长条体的种类(商品名)、批号、生产日期、使用量、剩余量、保质期等相关的各种数据(以下只称为“数据”。)进行管理。
以往,已知对将长条体卷绕在筒状部件上的装置进行支撑的支撑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该装置具有:支撑轴(卷绕轴),其由粘贴装置的框架等支撑体悬臂支撑,从其长度方向一侧的开口部由外部插入筒状部件并支撑该筒状部件;以及固定装置(止动部件),其通过开设在该支撑轴的外径表面上的通孔收放自如地组装在支撑轴内,从内轴侧固定筒状部件。并且,存储上述数据的数据载体部件设置在筒状部件的内周面,并在支撑轴上设置与数据载体部件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数据通信装置(数据读写装置)。
固定装置通常与用于对固定和放开筒状部件进行切换操作的操作装置相连。这种操作装置的一个例子是一种装置,该装置具有操作轴(轴部),该操作轴以支撑轴的悬臂支撑侧为基端,以其相反侧为尖端,同心设置在支撑轴内,从该支撑轴尖端向前突出且直径小于支撑轴;以及凸轮部件,该凸轮部件从外部插入该操作轴。而且,一旦从固定装置所在的支撑轴内的放开位置手沿一个方向手动旋转设置在操作轴的尖端的操作旋钮,则通过使对应该旋转角而与凸轮部件抵接的固定装置沿直径方向向外按压并从支撑轴的外径表面突出而与筒状部件内面啮合,将筒状部件固定在其内周面侧(固定位置)。
然而,如上述以往例子所述的,当数据通信装置内置在支撑轴内时,在将筒状部件从外部插入支撑轴的同时,必须使数据载体部件和数据通信部件的位置适配,如此,存在其可操作性恶化的情况。再有,需要穿通作为被旋转驱动部件、且组装有上述操作装置的支撑轴,进行数据通信或供电用配线,如此,必须采用例如旋转接头和滑环,不但支撑轴的构造更加复杂,且可能导致成本上升。因此,还要进行不将数据通信装置组装在支撑轴内,而是根据需要通过传送机器人或操作人员手动等使例如手持型数据通信部靠近数据载体部件进行数据通信。
此处,由于以电磁波作为通信介质非接触地进行各种数据的存储和发送,例如在基材片的一面上保持IC芯片和天线而形成的商标状IC标签,以该IC标签构成数据载体部件时,该商标状IC标签的IC芯片即使遇到微弱冲击也极易损坏。因此,可想到在将筒状部件从外部插入支撑轴后,将筒状部件的尺寸定为外部插入方向后侧的规定长度部分从支撑轴尖端向前延伸,在不与支撑轴接触,且易于与数据通信部进行数据通信的该部分的内周面上设置数据载体部件。
但是,一旦采用将筒状部件的尺寸定为外部插入方向后侧的规定长度部分从支撑轴尖端向前延伸的结构,则需要将操作装置的操作轴设计为从筒状部件的外部插入方向后端突出的长度,随之从操作轴的支撑轴前端的突出长度也会变长。此处,在将长条体卷绕在筒状部件上的状态下,有时其重量达十多公斤,在操作人员将筒状部件从外部插入支撑轴时,存在筒状部件钩挂在操作轴上的情况。此时,如果从操作轴的支撑轴的另一端的突出长度长的话,则该操作轴的抗弯刚度变弱,可能因筒状部件的负荷而弯曲。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公开2007-128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鉴于以上内容,本发明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其可与支撑轴接触而不破损地将数据载体部件设置在筒状部件内周面、且用于操作固定装置的轴部具有高抗弯刚度,以及一种数据管理方法,其管理与使用该支撑装置卷绕在筒状部件上的长条体相关的数据。
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琳得科株式会社,未经琳得科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27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指纹测量参考模板印设装置
- 下一篇:机动车闸口的票箱送卡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