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心提升阀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72634.1 | 申请日: | 2013-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899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常石摄;一宫淳恭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锻汽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L3/20 | 分类号: | F01L3/20;F01L3/1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徐殿军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心部 冷却材料 提升阀 涡流 伞部 开闭动作 热散逸 大径 一体地形成 惰性气体 轴端部 装填 底面 阀伞 凸部 轴部 | ||
提供一种通过随着阀的开闭动作而在阀伞部内的大径空心部的冷却材料中形成的涡流对空心部内的冷却材料进行搅拌、从而提高热散逸效果的空心提升阀。一种从在轴端部上一体地形成有伞部(14)的提升阀的伞部(14)到轴部(12)形成空心部(S)、在空心部(S)中与惰性气体一起装填有冷却材料(19)的空心提升阀(10),在伞部(14)内的大径空心部(S1)的底面或顶面上设有涡流形成用的凸部(20、30)。随着阀(10)的开闭动作,在空心部(S1)内的冷却材料(19)中形成涡流(F20、F30),在周向上对空心部(S1)内的冷却材料(19)进行搅拌,提高阀(10)的热散逸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从提升阀的伞部朝向轴部形成的空心部中装填有冷却材料的空心提升阀,特别涉及伞部的大径空心部与轴部的小径空心部连通的空心提升阀。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2等中,记载有从在轴端部一体地形成有伞部的提升阀的伞部到轴部形成有空心部、将热传导率比阀的母材高的冷却材料(例如金属钠,熔点约98℃)与惰性气体一起装填在空心部中的空心提升阀。
阀的空心部从伞部内延伸到轴部内,由于相应地能够将许多量的冷却材装填到空心部中,所以能够提高阀的热传导性(以下称作阀的热散逸效果)。
即,燃烧室通过发动机的驱动成为高温,但如果燃烧室的温度过高,则会发生爆燃而不能得到规定的发动机输出,带来燃耗的恶化(发动机的性能的下降)。所以,为了降低燃烧室的温度,作为使在燃烧室中产生的热经由阀积极地热传导的方法(提高阀的热散逸效果的方法),提出了将冷却材料与惰性气体一起装填到空心部中的各种空心阀。
专利文献1:WO2010/041337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79328
发明内容
在以往的装有冷媒的空心提升阀中,伞部内的圆盘状大径空心部和轴部内的直线状小径空心部间的连通部由平滑的曲线区域(内径逐渐变化的过渡区域)构成,但由于该连通部是平滑地连续的形状,在阀的开闭动作(阀的向轴向的往复动作)时,冷却材料(液体)能够与封入气体一起在大径空心部与小径空心部间顺畅地移动,可以想到阀的热散逸效果会提高。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冷却材料(液体)能够配合阀的开闭动作在大径空心部与小径空心部间顺畅地移动,所以空心部内的冷却材料(液体)的上层部、中层部、下层部不被搅拌,在相互保持着上下关系不变的状态下在轴向上移动。
因此可知,距热源较近侧的冷却材料下层部的热没有被积极地向冷却材料中层部、上层部传递,没有充分发挥热散逸效果(热传导性)。
所以,发明人想到,利用在阀的开闭动作(轴向的往复动作)时作用于冷却材料的惯性力,在大径空心部内的冷却材料中形成水平方向的回旋流(以下将水平方向的回旋流称作涡流)。
即,可以想到,在阀的开闭动作(轴向的往复动作)时,空心部内的冷却材料通过惯性力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但例如如果在大径空心部的底面上设置具备涡流形成用的倾斜面(在周向上对被惯性力向下方推压的冷却材料进行引导的倾斜面)的凸部,则随着阀的开闭动作、特别是闭阀动作,大径空心部内的冷却材料被向涡流形成用的倾斜面推压,沿着该倾斜面发生朝向周向的流动,在冷却材料的下层部形成涡流,冷却材料被搅拌,热散逸效果提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及发明人的认识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随着阀的开闭动作而在伞部内的大径空心部的冷却材料中形成的涡流将空心部内的冷却材料搅拌而改善热散逸效果的空心提升阀。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有关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空心提升阀中,一种从在轴部的一端侧一体地形成了伞部的提升阀的伞部到轴部形成有空心部,在上述空心部中,与惰性气体一起装填有冷却材料的空心提升阀,构成为,
上述空心部具备上述伞部内的大径空心部、和连通到该大径空心部的中央部的上述轴部内的直线状的小径空心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锻汽门株式会社,未经日锻汽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26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双燃料发动机的排气系统
- 下一篇:涡轮发动机的涡轮环以及涡轮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