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筒形隔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70576.9 | 申请日: | 2013-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373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江口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F1/38 | 分类号: | F16F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筒形隔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用于汽车的差速器支架、辊支架等的筒形隔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夹设于构成振动传递系统的构件之间、并将这两个构件进行隔振连结等的隔振装置,作为该隔振装置的一种存在有筒形隔振装置。筒形隔振装置例如在日本特开平5-126185号公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1797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81502号公报(专利文献3)等所记载的那样,具有如下构造:以内外穿套的方式配置内部轴构件和外部筒构件,并且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将该内部轴构件和外部筒构件相互弹性连结起来。
另外,在筒形隔振装置中,有时要求在多个轴直角方向上互不相同的隔振特性。因此,如还在上述专利文献1~3中所示的那样,提出了如下内容:在与要求高弹簧特性的主要的振动输入方向正交的轴直角方向上,通过在夹着内部轴构件而成的两侧形成狭缝,而较大地设定正交的轴直角方向上的弹簧比率。
然而,在这样的现有结构的筒形隔振装置中,在内部轴构件与外部筒构件之间的主要的振动输入方向上的相对面之间,主体橡胶弹性体被大致纯压缩,此外,内部轴构件与外部筒构件之间的相对面均设为倾斜角度自顶点在周向两侧急剧变化的圆弧状的倾斜面,因此难以高度地实现兼顾高弹簧特性和优越的耐久性。特别是,由于主体橡胶弹性体被大致纯压缩,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难以较大地设定橡胶体积,再结合内部轴构件与外部筒构件之间的相对面为在周向上呈圆弧状的倾斜面,因此在输入载荷时较大的应力集中地产生而难以确保耐久性。
而且,由于在内部轴构件与外部筒构件之间的主要的振动输入方向上的相对面之间配置有主体橡胶弹性体,因此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在空间上难以将用于以缓冲的方式限制内部轴构件与外部筒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移量的止挡机构设置在主要的振动输入方向上的相对面之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2618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11797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815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以上述的情况为背景而完成的,其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较大地确保正交的轴直角两方向上的弹簧比率并且充分地确保主体橡胶弹性体的橡胶体积从而谋求提高耐久性的新颖的构造的筒形隔振装置。
另外,本发明根据并非必不可少的需要,其目的也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设计改变而能够容易地实现设置主要的振动输入方向上的止挡机构的筒形隔振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以下,记载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此外,在以下所记载的各技术方案中所采用的结构要素在能够组合的前提下可以任意的组合而采用。
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筒形隔振装置,其将内部轴构件和外部筒构件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而连结起来,其特征在于,将自所述内部轴构件朝轴直角方向上的两侧突出的一对突出部设为越靠顶端侧越薄的山脊形状,利用所述主体橡胶弹性体而形成弹性连结部,该弹性连结部将该内部轴构件的各该突出部的厚度方向上的两面分别连结于所述外部筒构件的相对面。
在本技术方案的筒形隔振装置中,在一对突出部中的每一个突出部中,在厚度方向两侧的与外部筒构件相对的相对面之间设有弹性连结部,能够较大地确保弹性连结部的橡胶体积。而且,能够确保在一对突出部的突出方向和该突出方向的正交方向这轴直角两方向上的弹簧比率,并也能够确保弹性连结部的耐久性。
特别是,由于各突出部为山脊形状,在与外部筒构件的内周面相对的相对面之间的距离不会自突出部的基端侧朝顶端侧去而急剧地变化,进而弹性连结部的有效长度也不会自突出部的基端侧朝顶端侧去而急剧地变化。因此,能够减轻或者避免在输入振动时的弹性连结部处的应力集中、应变集中,并能够谋求弹性连结部的耐久性的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是根据第一技术方案的筒形隔振装置,其中,使所述内部轴构件的所述一对突出部朝与主要的振动输入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突出,并且各所述弹性连结部的弹性中心轴线设定为相对于主要的振动输入方向倾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理工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理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05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