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线与电缆的连接状态确认装置及确认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80069710.3 | 申请日: | 2013-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193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 发明(设计)人: | 佐古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1100 | 代理人: | 周全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电缆 连接 状态 确认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将用于对电气设备的部分放电进行接收的天线和传输接收信号的电缆设置于电气设备内的情况下、在电气设备的外侧对上述天线和电缆的连接状态进行确认的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在电气设备的外侧对电气设备的连接状态进行确认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测量电气设备的部分放电的天线通常设置于电气设备的设备内即框架内(框架内侧),通过同轴电缆来与设置于设备外的信号处理装置进行信号的收发。在该情况下,基于冷却、绝缘、隔音等目的,大多数情况下向设备内填充空气、氢气、SF6气体等来使框架成为密封状态从而进行运转。
另外,为了提高电气设备的绝缘监视的可靠性,还示出了以下电力设备用绝缘监视装置:即,在具有接收部分放电所产生的电磁波的天线、及通过电缆与该天线相连接的部分放电的检测部的绝缘监视装置中,还使用具有感温电阻器和高频阻止用线圈的测试用电抗器来确认传输线路是否发生异常(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为了检测因电气设备的部分放电而产生的电磁波的传感器、及与其连接的电缆的短路、断线,装置中还具有直流电源、四个电阻、及光耦合器(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8-191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11-644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对于用于测量部分放电的天线,通常设置于电气设备的设备内部,即设置于框架的内侧,通过同轴电缆与设置于设备外的信号处理装置进行信号的收发,另外,出于冷却、绝缘、隔音等目的,大多数情况下向电气设备的设备内填充空气、氢气、SF6气体等来使框架成为密封状态从而进行运转。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在运转状态下无法确认设置于设备内的天线及同轴电缆是否正确连接。
特别是冷却气体在电气设备内循环时,电缆可能会因电缆的振动、滑动而断线,因而为了提高部分放电测量的可靠性,需要定期地确认设备内的天线与电缆的连接状态。
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装置中,天线与电缆间需要连接测试用电抗器,因而不一定能容易地检测出是否发生异常。
此外,在专利文献2所示的装置中,为了检测电缆的短路、断线,必须构成使用直流电源、光耦合器、四个电阻的桥式电路等,因而不一定能容易地检测出是否发生异常。
本发明是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点的,其目的在于容易从设备外确认设置于电气设备的设备内即框架内侧的天线与同轴电缆是否发生断线、或是否适当地连接。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所涉及的天线和电缆的连接状态确认装置包括:
为接收来自电气设备的部分放电所产生的信号而设置于所述电气设备的框架内侧的天线;
第一同轴电缆,该第一同轴电缆在所述框架的内侧与该天线相连接,传输所述天线所接收到的所述信号;
第二同轴电缆,该第二同轴电缆位于所述框架的外侧,传输所述天线所接收到的所述信号;
贯通端子,该贯通端子为传输所述信号而以贯通所述框架的方式安装于该框架,并将所述第一同轴电缆与所述第二同轴电缆相连接;以及
检测器,该检测器通过所述第一同轴电缆、所述贯通端子、及所述第二同轴电缆来检测所述天线所接收到的所述信号,
在所述框架的外侧对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内侧的所述天线与所述第一同轴电缆的合成静电电容进行测定,从而确认所述天线与所述第一同轴电缆的连接状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电力设备用绝缘监视装置中,在电气设备的框架上设置用于连接设备内外的同轴电缆的贯通端子,从而能从设备外对天线与同轴电缆的合成静电电容进行测量,因而能随时判断设置于电气设备内的天线的连线是否适当,因此,能提高部分放电测量的可靠性,进而能提高电力设备用绝缘监视装置的绝缘监视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设置于电气设备的天线与同轴电缆的连接状态确认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设置于电气设备的天线与同轴电缆的连接状态确认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设置于电气设备的天线与同轴电缆的连接状态确认装置的其他示例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设置于电气设备的设备内的微带天线的结构的模型图。
图5是表示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测量对象的贯通端子进行观察所得的等效电路的模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697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