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眩膜及具备该防眩膜的偏光板在审
申请号: | 201380068476.2 | 申请日: | 2013-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84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林巨山;金孝东;李晟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30 | 分类号: | G02B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苏萌萌 |
地址: | 韩国全***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眩膜 具备 偏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眩膜及具备该防眩膜的偏光板。
背景技术
影像显示设备包括液晶显示器(LCD)、电致发光显示器(EL)、电浆显示面板(PDP)、场致发射显示器(FED)等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影像显示设备在暴露于例如自然光或照明光等的外部光的情况下,入射到影像显示设备的表面的光将被反射并使对比度下降,且由于影像反射会使可视度降低。此外,屏幕闪烁而使文字识别难度较大,从而容易导致眼睛的疲劳度增加或诱发头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使用了一种防眩膜,该防眩膜具有通过表面突出部而对光的漫反射进行引导以减少光的反射的功能,且该防眩膜被配置在影像显示设备的表面上。
另一方面,雾度(Haze)的测量已被广泛用于评估防眩膜的防眩性能的相关技术中。韩国专利公开号第2011-0124376号公开了一种光学层压体,当将整体雾度值设为Ha、且将光学层压体的内部雾度值设为Hi时,Ha大于0%但小于90%,Hi大于0%但小于90%,Hi/Ha在0.8以上且小于1.0;当将上述光学层压体的表面雾度设为Hs时,Hs为0.1以上且小于6.0;Sm为60μm以上且400μm以下;θa为0.1度以上且1.2度以下;Rz为大于0.2μm且1.2μm以下。
然而,在实际的显示设备中,由于雾度不能明确地反映由外部光的反射所造成的影像劣化现象,而且表面粗糙度的数值也不能明确地反映外部光的反射现象,因此这些参数在评估防眩膜的光学特性时具有局限性。
发明内容
技术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眩膜,其使用能够反映由于外部光线反射所导致的图像劣化现象的反射率参数X,从而在具有优异的防眩光特性的同时具有优异的黑度,并且在应用于显示设备中时,能够呈现出鲜明的图像。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防眩膜,其特征在于,由数学式1所定义的反射率参数X为5~20,
【数学式1】
反射率参数X=(A/B)×100
其中,A表示使光线入射到防眩膜的表面上,并使用积分球来测量除了朝向与法线方向成8°的方向反射的光线之外的、朝向其余的方向反射的光线的反射率而获得的数值;B表示使光线入射到防眩膜的表面上,并使用积分球来测量朝向所有的方向反射的光线的反射率而获得的数值。
优选为,反射率参数X可以是7~15。
防眩膜可以具备防眩层,所述防眩层相对于防眩层形成用组合物整体100重量份而包含5~80重量份的透光树脂、以及0.5~30重量份的透光颗粒。
所述透光颗粒的平均粒径可以为1~10μm。
所述防眩层的厚度可以为1~20μm。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该防眩膜的偏光板。
发明效果
以本发明为依据的扩散膜具有如下的优点,即,通过使反射率参数X满足5~20的范围,从而在具有优秀的防眩性的同时,改善了由于外部光的反射而造成的图像劣化问题,并具有优秀的黑感,并且在应用于显示设备中时,能够提供鲜明的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防眩膜,其特征在于,由数学式1所定义的反射率参数X为5~20,
【数学式1】
反射率参数X=(A/B)×100
其中,A表示使光线入射到防眩膜的表面上,并使用积分球来测量除了朝向与法线方向成8°的方向反射的光线之外的、朝向其余的方向反射的光线的反射率而获得的数值;B表示使光线入射到防眩膜的表面上,并使用积分球来测量朝向所有的方向反射的光线的反射率而获得的数值。
使用积分球测定的、使光线入射到防眩膜的表面上并测量除了朝向与法线方向成8°的方向反射的光线之外的、朝向其余的方向反射的光线是指,在防眩膜表面上散射的光线。因此,反射率参数X为,以百分比来表现在防眩膜表面上反射的全部光中被散射的光的量的参数。
为了达成本发明的目的,反射率参数X可以为5~20,优选为7~15。如果反射率参数X小于5,则防眩膜的防眩特性会变差,从而在外部光反射时存在显示设备的可视性降低的问题。如果反射率参数X大于20,则散射会剧烈,从而存在黑度降低的问题。
防眩膜具有包含防眩层形成用组合物的防眩层,该防眩层形成用组合物包含透光树脂与透光颗粒。
透光树脂是一种光固化型树脂,可包括光固化型(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和单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684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