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自动完成机制保持原子链接的实体的方法和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380066943.8 | 申请日: | 2013-1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517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 发明(设计)人: | K·K·古普塔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7/27 | 分类号: | G06F17/27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王英 |
| 地址: | 美国华***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保持 原子 链接 实体 自动 完成 | ||
提供了在使用自动完成机制时保持原子链接的实体。计算设备可用于接收用户界面中的输入。然后,计算设备可以响应于接收用户界面中的输入而显示自动完成建议列表。然后,可以从自动完成建议列表接收到实体的选择。然后,所选择的实体可以原子地链接到定义动作的程序代码。然后可以在用户界面内插入原子链接的实体。然后可以在用户界面内接收到的输入之间保持原子链接的实体。在用户界面内,输入是可修改的,而原子链接的实体是不可修改的。
背景
许多移动和台式计算机软件应用提供自动完成机制,该自动完成机制在用户逐字符键入时从一个列表建议实体。例如,许多社交联网应用利用自动完成机制来促进向其他用户张贴消息。特别是,已建议实体的列表中的每个实体(即,姓名)具有特殊的编程含义,使得当所选实体(例如,“John Smith”)被张贴时,社交联网应用将向该用户直接发送消息。然而,上述自动完成机制有许多缺点。例如,由于自动完成机制所建议的每个实体是原子的(即,若实体的文本以它将不再具有有效含义的任意方式被分割或修改),因此对实体的任何编辑(诸如删除一个或多个字符)会导致特殊编程含义被破坏,这样,在向该实体张贴消息时将不会发生任何事。对该问题的在先解决方案包括提供该实体为“特殊”的视觉指示(例如,用括号括起实体、使用背景阴影、用不同颜色显示实体、等等),然后希望用户不会做出可能破坏特殊编程含义的任何变化或修改。然而,上述解决方案仅仅是理想的,实际上不能防止用户修改该实体。其他解决方案包括在开始键入或插入实体之后,不允许用户对消息的文本作出任何改变。然而,上述解决方案也具有以下不期望结果:强制用户擦除整个消息并且在变得有必要修改任何文本(包括不与实体相关联的文本)时自擦除(scratch)起重新开始,从而剥夺用户在键入时编辑其消息的能力。正是针对这些及其他考虑因素而作出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
概述
提供该概述以便以简化形式介绍概念的选集,所述概念在以下详细描述中被进一步描述。该概述不意图标识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基本特征,也不意图帮助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提供了用于在利用自动完成机制时保持原子链接实体的实施例。计算设备可用于接收用户界面中的输入。然后,计算设备可以响应于接收用户界面中的输入而显示自动完成建议列表。然后,可以从自动完成建议列表接收到实体的选择。然后,所选择的实体可以原子地链接到定义动作的程序代码。然后可以在用户界面内插入原子链接的实体。然后可以在用户界面内接收到的输入之间保持原子链接的实体。在用户界面内,输入是可修改的,而原子链接的实体是不可修改的。
从阅读以下详细描述及查看相关附图后,这些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应当理解,以上概述及以下详细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而不限制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
附图简述
图1是按照一实施例、用于在使用自动完成机制时保持原子链接的实体的用户界面的计算设备屏幕显示;
图2是按照另一实施例、用于在使用自动完成机制时保持原子链接的实体的用户界面的计算设备屏幕显示;
图3是按照另一实施例、用于在使用自动完成机制时保持原子链接的实体的用户界面的计算设备屏幕显示;
图4是按照另一实施例、用于在使用自动完成机制时保持原子链接的实体的用户界面的计算设备屏幕显示;
图5是按照另一实施例、用于在使用自动完成机制时保持原子链接的实体的用户界面的计算设备屏幕显示;
图6是按照另一实施例、用于在使用自动完成机制时保持原子链接的实体的用户界面的计算设备屏幕显示;
图7是图示按照一实施例、用于在使用自动完成机制时保持原子链接的实体的例程的流程图;
图8是图示按照另一实施例、用于在使用自动完成机制时保持原子链接的实体的例程的流程图;
图9是可实现各个实施例的计算设备的简化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669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