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材料用组合物及其用途有效
| 申请号: | 201380062696.4 | 申请日: | 2013-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227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 发明(设计)人: | 龙昭宪;关亮一;藤井一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8L23/20 | 分类号: | C08L23/20;C08K5/1545;C08L23/02;C09K9/02;G02B5/30;G02C7/10;G02C7/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杨宏军;牛蔚然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材料 组合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材料用组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塑料透镜与无机透镜相比,轻质且不易破裂,因而已在眼镜透镜、照相机透镜等光学元件中快速普及。近年来,进行了具有光致变色性能的塑料透镜的开发。
作为具有光致变色性能的塑料透镜,包括:(1)在塑料透镜基材中包含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塑料透镜,(2)由包含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层和塑料透镜基材形成的塑料透镜。
作为上述(1)的塑料透镜,可举出专利文献1或2中记载的塑料透镜。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将包含甲基丙烯酸酯等单体成分、和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单体混合物聚合而成的塑料透镜。
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其表面附近包含光致变色有机化合物的光致变色塑料透镜。该文献中,在塑料透镜基材的表面附近含浸光致变色有机化合物,制造了光致变色塑料透镜。
作为上述(2)的塑料透镜,可举出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塑料透镜。
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一种偏光透镜,所述偏光透镜是通过下述方法得到的:由具有自由基聚合性基团的化合物和光致变色化合物形成混合物,使该混合物在具有偏光膜的透明性树脂的表面进行聚合,从而形成光致变色聚合物层。专利文献3中还记载了具有偏光膜的透明性树脂包含聚甲基戊烯等聚烯烃系树脂(0070段)。
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将层叠体(A)埋设到由透明的热固性树脂(B)形成的透镜体中而成、或在上述层叠体(A)上层叠上述热固性树脂(B)而成的光致变色透镜,所述层叠体(A)是通过在表面设置有涂膜层的2片透明的塑料材料中夹入含有光致变色化合物的热固性聚氨酯树脂层而成的。作为透明的塑料材料,例举了非晶性聚烯烃系树脂。
需要说明的是,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包含具有光致变色特性的特定化合物的塑料透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03464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02670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7-17883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5-215640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1-1441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引用文献1~3中并未公开包含聚烯烃和光致变色化合物而成的透镜基材、或可贴合于透镜基材上的光致变色膜。当将聚烯烃和光致变色化合物组合使用时,有时无法发挥光致变色性能。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可如下所示。
[1]光学材料用组合物,包含:
(A)聚烯烃,其是将选自碳原子数为3~20的α-烯烃中的至少1种烯烃(共)聚合而得到的,
(B)光致变色化合物。
[2]项[1]所述的光学材料用组合物,其中,光致变色化合物(B)由下述通式(1)表示;
[化1]
(式(1)中,R1及R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独立地表示:
氢原子;
碳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碳数为3~12的环烷基;
取代或无取代的、碳数为6~24的芳基或碳数为4~24的杂芳基(作为取代基,具有选自卤素原子、羟基、碳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碳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被至少1个卤素原子取代的碳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的卤代烷基、被至少1个卤素原子取代的碳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的卤代烷氧基、被至少一个碳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或烷氧基取代的苯氧基或萘氧基、碳数为2~12的直链或支链的链烯基、-NH2基、-NHR基、-N(R)2基(R为碳数为1~6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存在2个R时,2个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及甲基丙烯酰基或丙烯酰基中的至少1个取代基。);
芳烷基或杂芳烷基(碳数为1~4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经上述的芳基或杂芳基取代而成。);
R3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独立地表示:
卤素原子;
碳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碳数为3~12的环烷基;
碳数为1~12的直链或支链烷氧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井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井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626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