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链式葫芦和负载链在审
申请号: | 201380062099.1 | 申请日: | 2013-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2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石川一光;小管幸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开道 |
主分类号: | B66D3/16 | 分类号: | B66D3/16;B66D3/04;F16G13/12 |
代理公司: | 上海音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67 | 代理人: | 张成新 |
地址: | 日本国山梨县中***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链式 葫芦 负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货物装卸作业中所使用的链式葫芦和负载链。
背景技术
为了使货物上下移动,通常使用链式葫芦。链式葫芦具备手轮、轮罩以及主体部等。主体部中设有挂有负载链的负载滑轮。而且,当朝向卷起方向卷动挂在手轮上的手链时,手轮进行旋转,且该手轮的旋转经由包括齿轮等的规定传递机构而被传递至负载滑轮。由此,使挂在下部挂钩上的货物向上移动。反之,在货物处于上方的状态下朝向下降方向操作手链时,货物向下移动。作为上述链式葫芦,例如有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链式葫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报、特开2011-201637号
发明内容
然而,在链式葫芦中,为了提高操作容易度等,要求实现小型化和轻量化。在谋求上述小型化和轻量化时,对于使用负载滑轮的链槽变小,而且负载链的线径也小的链式葫芦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因此,对于即使缩小负载链的线径也能够提高负载链的强度以确保规定的安全系数的情况进行了研究。
一般来说,当提高负载链的强度时,负载链与此成比例地变硬。另外,通常情况下,当负载链变硬时,与此相应地负载滑轮的硬度提高。于是,存在下述问题。
即,当与负载链的强度和硬度提高相对应而提高负载滑轮的硬度时,发现存在下述现象,即:负载链中与负载滑轮接触的部位容易发生偏磨损,从而因为该偏磨损而导致负载链容易断裂。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调整负载链的与强度对应的硬度和负载滑轮的硬度的平衡,从而即使线径小也能够减少负载链的磨损的链式葫芦和负载链。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一观点所提供的链式葫芦具备用于悬挂货物的负载链和负载滑轮部件,其中,负载链挂在负载滑轮部件上,负载滑轮部件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撑在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之间,并且具有用于收容负载链的链槽,该链式葫芦的特征在于,负载链由洛氏硬度C级(HRC)为47~51的钢材形成,负载滑轮部件中至少链槽由洛氏硬度C级(HRC)为40~45的钢材形成。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在上述发明中,优选负载链被形成为其线材的整个剖面的硬度相同。
进而,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在上述发明中,优选负载链是被实施了调质处理的调质链。
进而,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的负载链用于悬挂货物且挂在链式葫芦的负载滑轮部件上,并且以收容在该负载滑轮部件的链槽中的状态进行使用,其中,优选该负载链由洛氏硬度C级(HRC)为47~51的钢材形成,并且该负载链以收容在由洛氏硬度C级(HRC)为40~45的钢材形成的链槽中的状态进行滑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通过调整负载链的与强度对应的硬度和负载滑轮的硬度的平衡,即使线径小也能够减少负载链的磨损的链式葫芦和负载链。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链式葫芦外观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链式葫芦外观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链式葫芦外观的后视图。
图4是表示沿图1的A-A线将链式葫芦剖切后的状态的侧视剖面图。
图5是表示沿图2的B-B线将链式葫芦剖切后的状态的侧视剖面图。
图6是以将图1的链式葫芦中的减速齿轮部件和负载齿轮拆除后的状态表示第一框架和辅助板的形状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负载链的金属环的磨损状态的局部立体图。
图8是表示图1的链式葫芦中的辅助板的形状的立体图,其中,(A)是表示从正面侧观察的形状的图,(B)是表示从背面侧观察的形状的图。
图9是表示图1的链式葫芦中的固定部件和导辊在第一框架上的安装位置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0是表示图1的链式葫芦中的止动件的结构的图,其中,(A)是主视剖面图,(B)是侧视图。
图11是表示图1的链式葫芦中的减速齿轮部件和负载齿轮在第一框架上的配置的图。
图12是表示现有止动件的结构的主视剖面图。
图13是表示现有剥链器的结构的主视剖面图。
图14是表示现有下部挂钩的结构的局部侧视图。
图15是表示图1的链式葫芦中的减速齿轮部件的形状的立体图,其中,(A)是表示从正面侧观察的形状的图,(B)是表示从背面侧观察的形状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开道,未经株式会社开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620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氮硫共掺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食品包装及包装食品产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