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音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380060629.9 | 申请日: | 2013-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37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幸生;角田裕树;二村有哉;林孝一;小泽直也;长谷政树;丸山直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海旅客铁道株式会社;日本车辆制造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1D17/18 | 分类号: | B61D17/18;G10K1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田喜庆;吴孟秋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吸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音板,尤其涉及可以满足铁路车辆的内部所要求的耐热性、抗熔化滴落性的吸音板。
背景技术
以往,各种吸音板被提出。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通过在冲压金属(パンチングメタル)的单面上层叠玻璃布(ガラスクロス)而使吸音性、防火性卓越的层叠体。
此外,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如下技术:在两块冲压金属之间,将玻璃棉、海绵、发泡树脂层叠配置而成的产物用作铁路车辆的行李架的盖,从而吸收客室内的噪音。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1191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00278号公报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层叠体在使用于铁路车辆的内壁面的情况下,除玻璃布为一层以外,并未记载冲压金属与玻璃布通过何种方式相贴合。因此,可能无法满足铁路车辆的内部所要求的耐热性、抗熔化滴落性。例如,如果通过粘结剂粘合冲压金属与玻璃布,则无法满足耐热性、抗熔化滴落性的可能性较大。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为涉及行李架盖的技术,无法适用于铁路车辆的内壁面。假设将两块冲压金属中的一块取下进行适用,但并未记载玻璃棉、海绵、发泡树脂通过何种方式粘贴层叠。因此,与上述情况相同,可能无法满足铁路车辆的内部所要求的耐热性、抗熔化滴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可以满足铁路车辆的内部所要求的耐热性、抗熔化滴落性的吸音板。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记载的吸音板,发挥以下效果。即,在金属制的基板的一面上,层叠有构成内部层的至少一张以上的玻璃布、以及构成覆盖层的玻璃布。即,在基板的一面上,层叠有至少两张以上的玻璃布。并且,构成覆盖层的玻璃布其边缘部被固定在基板的另一面上。由此,具有通过该两张以上的玻璃布能够满足铁路车辆的内部所要求的耐热性、抗熔化滴落性这样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记载的吸音板,除发挥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记载的吸音板的效果以外,还发挥以下效果。即,在基板的另一面上,固定有粘扣件。由此,吸音板可以简单地相对于铁路车辆的内壁面装卸自如地安装。此外,在基板的另一面上,固定有加强板。由此,即使在基板的另一面上固定粘扣件,也可以抑制吸音板发生弯曲,使吸音板以平坦的状态进行安装。此外,在基板上开口有贯通孔,所以在铁路车辆的内壁面与基板的另一面之间形成有空气层。因此,客室内的噪音通过贯通孔传达至空气层,空气层产生振动而能吸收噪音。由此,具有可以提高玻璃布所具有的吸音性这样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记载的吸音板,除发挥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记载的吸音板的效果以外,还发挥以下效果。即,基板与内部层通过粘结剂固定。或者,基板与覆盖层的边缘部通过粘结剂相固定。由此,具有可以简单地进行两者的固定这样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记载的吸音板,除发挥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记载的吸音板的效果以外,还发挥以下效果。即,覆盖层中的覆盖基板和内部层之间的侧面的部分构成为与基板成锐角倾斜。由此,可以使吸音板的外围部的厚度变薄。由此,具有例如可以易于将外周部插入铁路车辆的内壁面和窗框之间、或者行李架的下表面与前杆之间这样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记载的吸音板,除发挥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记载的吸音板的效果以外,还发挥以下效果。即,支撑部件在基板的另一面,固定于基板的外围部的内侧,从内层部的相反侧突出。由此,具有如下这样的效果:例如即使铁路车辆的内壁面被形成为圆弧状,由于支撑部件介于基板的另一面与内壁面之间,可以抑制吸音板向内壁面侧凹陷。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记载的吸音板,除发挥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记载的吸音板的效果以外,还发挥以下效果。即,连接部件固定于基板的另一面,比外围部更向侧面突出,与其他吸音板连接。在安装至铁路车辆的内壁面之前,多个吸音板的连接部件彼此互相连接,从而可以简化吸音板的安装作业。特别在铁路车辆的内壁面形成为圆弧状时尤其有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海旅客铁道株式会社;日本车辆制造株式会社,未经东海旅客铁道株式会社;日本车辆制造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606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座椅和具有该座椅的婴儿车或童车
- 下一篇:单轨运输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