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通工具座椅在审
申请号: | 201380059966.6 | 申请日: | 2013-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80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伊藤哲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C7/30 | 分类号: | A47C7/30;A47C7/02;A47C7/18;A47C31/02;B60N2/44;B60N2/58;B60N2/68;B60N2/7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栗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通工具 座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座椅。
背景技术
通常,已知的交通工具座椅(例如,公开号为2010-167022的日本公开专利申请)包括左、右侧架以及连接在该左、右侧架之间的缓冲弹簧。更具体而言,在这种技术中,缓冲弹簧被安装在左、右侧架的在横向上彼此面对设置的侧壁上。
发明内容
然而,上述技术存在一些缺陷。由于缓冲弹簧与侧壁连接,因此无法在侧壁之间设置其他结构体。或者无法自由地按需确定侧壁的形状。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通工具座椅,其中可在侧架的与缓冲弹簧(弹性部件)连接的侧壁之间设置结构体,并可自由确定侧壁的形状。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抑制连接缓冲弹簧的部位的变形。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能够通过缓冲弹簧向乘坐者提供良好的支承。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有效地利用缓冲弹簧与侧架之间的空间。本发明还的目的还在于在缓冲弹簧与侧架连接时避免缓冲弹簧与侧架附近设置的部件之间产生干涉。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保持缓冲弹簧与侧架之间的良好卡合。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简化缓冲弹簧与侧架之间的连接操作。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使侧架良好地承受来自缓冲弹簧的载荷。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减小交通工具座椅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高侧架的与缓冲弹簧相卡合的部位的刚性。
通常,还有一种已知的交通工具座椅(例如,公开号为2002-66174的日本公开专利申请),其包括椅座架、由该椅座架支承的缓冲垫、以及覆盖缓冲垫的蒙皮材料。更具体而言,在这种技术中,椅座架设置有线状蒙皮连接部件,而设置在蒙皮材料端部的钩子钩在蒙皮连接部件上。由此实现蒙皮材料的连接。
然而,这中技术存在一个缺陷,即由于蒙皮连接部件设置在椅座架上,由此使框架结构变得复杂。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简化交通工具座椅的框架结构。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缩小缓冲垫的尺寸并抑制蒙皮连接部件的变形。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简化蒙皮材料的连接操作,提高缓冲垫的刚性,以及避免卡合部脱离蒙皮连接部件。
通常,还有一种已知的交通工具座椅(例如,公开号为2012-140064的日本公开专利申请),其包括用于插入就座传感器线束部件(配线)的通孔。此外,还有一种公知的交通工具座椅(例如,公开号为2008-080904的日本公开专利申请),其包括从座椅缓冲垫下侧支承座椅缓冲垫的弹性部件。
然而,在具有通孔的座椅缓冲垫由弹性部件从其下侧对其实施支承的结构中,如果通孔周围部分不能由该弹性部件实施良好的支承,则会使通孔周围部分产生变形,使载荷施加到线束部件上。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降低施加至插入到形成于座椅缓冲垫上的通孔内的线束部件上的载荷。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简化将线束部件插入到通孔内的操作,以及抑制线束部件与弹性部件之间的干涉。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通过弹性部件对座椅缓冲垫实施良好的支承,降低座椅缓冲垫的重量,以及降低因通孔的存在而引起的乘坐者的不舒适感。
依据实现第一发明目的的本发明,一种交通工具座椅,其包括:左、右侧架以及弹性部件,其连接在所述左、右侧架之间且用于支承乘坐者;其中所述左、右侧架包括: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面对设置的侧壁,以及分别从所述侧壁处朝左右方向内侧延伸的凸缘部;其中,所述弹性部件安装于所述凸缘部。。
凭借这种结构,举例来说,同弹性部件直接安装在侧壁上的结构相比,由于弹性部件安装在从侧壁处朝横向内侧延伸的凸缘部,因此可以在侧壁的内侧设置结构体,并可根据需要自由确定侧壁的形状。
在上述结构中,如果所述左、右侧架构成椅座架,那么各所述凸缘部具有形成在其中的第一卡合孔,形成在所述弹性部件的端部上的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孔卡合。优选地,所述弹性部件从所述第一卡合孔的下侧至所述第一卡合孔的上侧贯穿所述第一卡合孔,并与所述第一卡合孔卡合。
凭借这一结构,举例来说,同弹性部件从所述第一卡合孔的上侧至所述第一卡合孔的下侧贯穿第一卡合孔并与所述第一卡合孔卡合的结构相比,由于所述弹性部件从所述第一卡合孔的下侧至所述第一卡合孔的上侧贯穿所述第一卡合孔,并与所述第一卡合孔卡合,因此,,可以抑制来自弹性部件的载荷施加给凸缘部的末端部使凸缘部的末端部产生变形。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地,所述凸缘部是在左右方向上从所述侧壁的上端朝向内侧延伸的上凸缘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599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体壁接触型水槽以及体腔内液体灌注系统
- 下一篇:拉链长链的制造方法以及拉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