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生产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58331.4 | 申请日: | 2013-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379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09 |
发明(设计)人: | 伊格纳西奥·维克·费尔南德斯;卡祖托约·乌诺;大卫·德尔·阿瓜·埃尔南德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沙特基础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8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张英;宫传芝 |
地址: | 荷兰贝尔根*** | 国省代码: | 荷兰;NL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生产 聚碳酸酯 组合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用于制备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方法,并且尤其涉及用于制备具有改善的透明性的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是在水相和有机溶剂的存在下可以获得自双酚和光气(界面法),或在无溶剂酯交换法中获得自双酚和碳酸二芳酯(熔融法)的合成热塑性树脂。聚碳酸酯可用于形成多种产品,包括制品和用于汽车零件、电子电器、以及手机的部件。由于它们的广泛用途,尤其是在诸如车辆前照灯、灯罩、透视型防护罩、透镜、以及透明膜的光学应用中,因此可期望提供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耐热性、以及透明性的聚碳酸酯。如果能够容易地加工聚碳酸酯,也是可期望的。
对于生产具有热稳定性、耐候性、和/或脱模性、以及期望透明性的聚碳酸酯,仍然存在需要。
发明内容
本文中公开了用于制备具有改善的透明性的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方法。方法包括:使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酸二芳酯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反应,以提供聚碳酸酯;将在25℃具有根据ASTM D445测定的小于或等于20mm2/s的运动粘度的聚二有机硅氧烷和可选的添加剂添加至聚碳酸酯,以形成聚碳酸酯组合物,其中,聚碳酸酯组合物的3mm饰板具有根据ASTM D1003-07,程序A,光源CIE-D65测定的小于或等于1%的浊度。
还公开了通过所述方法制备的聚碳酸酯组合物以及包括聚碳酸酯组合物的制品。
通过下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举例说明以上描述的特征和其他特征。
附图说明
呈现以下附图用于说明本文中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非用于限制其的目的。
图1示出了脱模剂的运动粘度和将脱模剂添加至其的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浊度之间的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以前,改善聚碳酸酯的热稳定性、耐候性、以及脱模性能导致了具有透明性的显著损失的制品。在探索了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变量之后,现在已经令人惊讶地发现,用聚碳酸酯组合物形成的制品的低浊度证明的透明性显著地受脱模剂影响。特别地,脱模剂的分子量对由聚碳酸酯组合物形成的制品的浊度可能具有显著的负效应。
不限于理论,已经发现,当UV吸收剂、热稳定剂、以及着色剂对浊度产生不具有显著影响时,脱模剂例如聚二有机硅氧烷(如聚甲基苯基硅氧烷(PPMS))可以极大地影响聚碳酸酯产品的浊度。此外,令人惊讶地是发现,脱模剂的粘度参数是对聚碳酸酯组合物的光学性能具有直接影响的因素。特别地,通过使用具有如在25℃根据ASTM D445通过坎农-芬斯克(Canno-Fenske)粘度计测定的小于或等于20mm2/s的运动粘度的脱模剂(例如,聚二有机硅氧烷如聚(二甲基二苯基硅氧烷)),已经发现,与使用具有在25℃并且以相同方法测定的大于20mm2/s的运动粘度的相同脱模剂相比,可以显著改善聚碳酸酯产品的透明性。这允许制备具有优异的透明性以及平衡的热稳定性、耐候性、以及脱模性能的聚碳酸酯组合物。
用于制备具有改善的透明性的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方法可以包括:使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酸二芳酯反应,以生产聚碳酸酯;使聚碳酸酯与在25℃下具有如根据ASTM D445测定的小于或等于20mm2/s的运动粘度的聚二有机硅氧烷和可选的添加剂接触。可以进一步挤出聚碳酸酯、聚甲基苯基硅氧烷、以及可选的添加剂(如UV吸收剂、热稳定剂、着色剂、或包含上述中的一种的组合)的组合,从而制备聚碳酸酯组合物。
如在本文中使用的,“聚碳酸酯”是指具有式(1)的重复结构碳酸酯单元的化合物:
其中,R1基团总数的至少60%包含芳香族部分,并且其余量是脂肪族的、脂环族的、或芳香族的。每个R1可以是C6-30芳香族基团,即,包含至少一个芳香族部分。R1可以获得自式HO-R1-OH的二羟基化合物,尤其是式(2):
HO-A1-Y1-A2-OH (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沙特基础全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沙特基础全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583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