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从熔融玻璃拉制来制造玻璃管的设备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80056766.5 | 申请日: | 2013-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51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 发明(设计)人: | A·G·D·比森;P·J·奇莫;T·L·A·达努克斯;A·M·弗雷德霍姆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3B17/04 | 分类号: | C03B17/04;C03B23/047;C03B40/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1100 | 代理人: | 项丹,江磊 |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熔融 玻璃 拉制 制造 玻璃管 设备 方法 | ||
1.一种玻璃管制造设备,所述玻璃管制造设备包括:
形成装置,其包括外管和成形元件,
所述外管包括限定了内部区域的内表面,所述内部区域配置成提供熔融玻璃的通道,其中所述内表面包括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其中垂直于外管的轴的内表面的上游部分的截面形状在几何上不同于垂直于轴的内表面的下游部分的截面形状,以及
所述成形元件位于外管的下游部分中,其中,所述成形元件包括一对相对凹陷壁,其在成形元件的相对端部分之间延伸,以及其中,熔融玻璃配置成拉制具有玻璃管截面轮廓,所述玻璃管截面轮廓被内表面的下游部分和成形元件的外表面之间的截面区域限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内表面的上游部分的截面形状基本是圆形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内表面的下游部分的截面形状是椭圆形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成形元件的外表面配置成在成形元件和从形成装置拉制的玻璃管之间传递空气界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内表面的下游部分以下游方向分叉。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内表面的下游部分和成形元件的外表面之间的截面区域配置成拉制玻璃管截面轮廓,其具有绕着玻璃管的周界变化的壁厚。
7.一种制造玻璃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形成装置,其包括外管和成形元件,其中,所述成形元件包括一对相对凹陷壁,其在成形元件的相对端部分之间延伸;
使得一定量的熔融玻璃通过外管的上游部分,其中所述熔融玻璃包括方向垂直于外管的轴的第一截面形状;
使得所述一定量的熔融玻璃通过外管的下游部分,其中所述第一截面形状转变成第二截面形状,所述第二截面形状限定在外管的下游部分的内表面和成形元件的外表面之间;以及
从形成装置拉制熔融玻璃管,其包括由第二截面形状限定的管壁截面轮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成形元件的下部分和熔融玻璃管的内表面之间提供空气界面的步骤。
9.如权利要求7所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截面形状的外周是基本圆形的,第二截面形状的外周是椭圆形的。
10.如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拉制的管壁截面轮廓具有绕着玻璃管的周界变化的壁厚。
11.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制造玻璃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从形成装置拉制玻璃管,其中将玻璃管部分拉制进入粘性区;以及
(II)通过用空气轴承向玻璃管部分的外表面施加形成作用力,来改变所述玻璃管部分的截面形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II)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使得玻璃管部分通过进入粘性区下游的转变区,并对所述玻璃管部分进行再加热的步骤。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II)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a)使得所述玻璃管部分通过进入粘性区下游的转变区;
(b)在第一检查区内检查所述玻璃管部分的特征;
(c)基于步骤(b)过程中获得的检查的特征,改变第一检查区上游的装置;以及
(d)对所述玻璃管部分进行再加热。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转变区下游的硬化区中进行步骤(b)。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改变驱动装置,以改变从形成装置拉制玻璃管的速率。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的上游装置包括形成装置。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过程中检查的特征包括玻璃管的厚度。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过程中检查的特征包括玻璃管的形状。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II)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第二检查区中检查玻璃管的部分的改变后特征;以及
基于检测改变后特征的步骤过程中获得的改变后特征,来改变上游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5676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