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气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380055980.9 | 申请日: | 2013-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557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 发明(设计)人: | T·布罗恩;B·克普勒尔;B·科比拉;A·麦肯森;A·佩佩;T·施密特;M·施罗伊皮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姆勒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N3/20 | 分类号: | F01N3/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11247 | 代理人: | 刘丹,吴鹏 |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气 系统 | ||
1.一种用于机动车中废气引导和废气后处理的废气系统(1),所述废气系统包括:
-第一废气管路元件(13),所述第一废气管路元件具有入口(15)和出口(17);
-第二废气管路元件(19),所述第二废气管路元件包括具有纵轴的溢流管(21),所述溢流管具有周面(23)和第一封闭端部(25),
-其中在周面(23)中与该封闭端部(25)相邻地设置有流入开口(31),
-其中溢流管(21)伸入出口(17)中并且借助其封闭端部(25)和流入开口(31)容纳在第一废气管路元件(13)中,从而沿第一方向通过入口(15)流入的废气能通过流入开口(31)流入到溢流管(21)中,并且沿溢流管(21)的纵轴的方向看能在溢流管(21)中通过出口(17)从第一废气管路元件(13)中流出;以及
-固定在第一废气管路元件(13)上的喷射器单元(35),该喷射器单元用于将还原剂引入到流过第一废气管路元件(13)和第二废气管路元件(19)的废气流中,
其特征在于,
溢流管(21)的纵轴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喷射器单元(35)这样布置和构成,使由喷射器单元(35)喷射到第一废气管路元件(13)中的还原剂能在与废气混合的情况下通过流入开口(31)流入到溢流管(21)中,第一废气管路元件(13)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看关于溢流管(21)背离入口(15)的、布置在流入开口(31)之前的流动室(45),其中喷射器单元(35)这样布置和取向,使喷射束(47、47’)指向流动室(45)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系统(1),其特征在于,溢流管(21)所具有的流入开口(31)背离第一废气管路元件(13)的入口(15)地布置,其中流入开口(31)沿溢流管(21)的纵轴方向的尺寸大于沿其横向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系统(1),其特征在于,第一废气管路元件(13)构成为氧化催化器(11)的排出斗(3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系统(1),其特征在于,喷射束(47、47’)取向成与溢流管(21)的纵轴平行或成锐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系统(1),其特征在于,在流动室(45)中基本上呈板状的至少一个碰撞元件(49、49’、49”)固定在溢流管(21)上和/或第一废气管路元件(13)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气系统(1),其特征在于,碰撞元件(49、49’、49”)具有面向喷射器单元(35)的碰撞面(51、51’、51”),所述碰撞面的法向量与溢流管(21)的纵轴基本上平行地取向。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气系统(1),其特征在于,碰撞元件(49、49’、49”)沿着横向于所述纵轴定向的方向与流入开口(31)相搭叠。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气系统(1),其特征在于,碰撞元件(49、49’、49”)沿着横向于所述纵轴定向的方向与流入开口(31)相搭叠。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气系统(1),其特征在于,设置了多个碰撞元件(49、49’、49”),其中,所述碰撞元件沿溢流管(21)的纵轴的方向看一个接一个地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气系统(1),其特征在于,设置了多个碰撞元件(49、49’、49”),其中,所述碰撞元件沿溢流管(21)的纵轴的方向看一个接一个地布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废气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元件的碰撞面(51、51’、51”)彼此平行。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废气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元件的碰撞面(51、51’、51”)彼此平行。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废气系统(1),其特征在于,碰撞元件(49、49’、49”)在碰撞面(51、51’、51”)中分别具有缺口(53、53’、53”),其中缺口(53、53’、53”)这样布置,使喷射束(47、47’)局部地对准缺口(53、53’、5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姆勒股份公司,未经戴姆勒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5598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拼多色3D打印装置
- 下一篇:多出料通道球形3D打印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