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向卷绕装置、绕丝装置及罐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80055243.9 | 申请日: | 2013-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363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八田健;中村大五郎;谷川元洋;鱼住忠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C70/16 | 分类号: | B29C70/16;B29K105/0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车文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卷绕 装置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向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使用纤维强化塑料来制造圆筒状的产品的方法,已知有绕丝法。在绕丝法中,使大致圆柱状的心轴以贯通圆的中心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同时,向心轴的外周卷绕浸渍了树脂的纤维来构成纤维层。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9-61721号公报记载的绕丝装置中,作为向心轴外周卷绕纤维的方法,分开使用螺旋卷绕和环向卷绕。为了抑制搬运中的强化纤维束的捻线的混入,在日本特开2005-88536公报中记载了一种纤维强化复合材料的制造装置,具备一对固定式的引导器、对从各引导器搬运来的强化纤维束独立地进行引导的独立旋转型的引导辊、及一体旋转型的引导辊。在日本特开2009-291981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绕丝装置,为了迅速且准确地检测纤维滑动,利用相机来拍摄从放出单元向被卷绕构件放出的纤维束,基于该拍摄到的纤维束的图像来检测纤维束的扩宽或破裂,从而判定纤维束中是否发生纤维滑动。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以往的绕丝装置中,从完成产品的性能或美观提高的观点出发,进行环向卷绕时的纤维配向角度优选相对于心轴的轴无线近似90°。而且,为了提高绕丝装置的生产性,优选能够尽量将从多个绕线筒放出的纤维同时进行环向卷绕。然而,已知在将从多个绕线筒放出的纤维同时进行环向卷绕的情况下,伴随于纤维根数的增加而将放出的纤维形成为束的情况变得困难,进行环向卷绕时的纤维配向角度会从90°偏离。因此,为了一定程度以上确保完成产品的性能,能够同时环向卷绕的纤维数的极限为4~5根。
因此,期望一种如下的技术:在搭载于绕丝装置等的环向卷绕装置中,使进行环向卷绕时的纤维配向角度相对于心轴的轴近似90°,并能够将从多个绕线筒放出的纤维同时进行环向卷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作出,可以作为以下的方式来实现。
(1)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提供一种环向卷绕装置。该环向卷绕装置具备:卷挂台,在中央形成有用于配置心轴的插通孔;驱动部,驱动所述卷挂台旋转;多个支承部,用于装配卷绕有纤维的绕线筒,且沿着所述卷挂台的周缘配置;第一引导部,将从第一绕线筒组放出的所述纤维形成为束而向所述心轴供给,所述第一绕线筒组由分别装配于所述多个支承部的绕线筒中的多个所述绕线筒构成;及第二引导部,将从第二绕线筒组放出的所述纤维形成为束而向所述心轴供给,所述第二绕线筒组由分别装配于所述多个支承部的绕线筒中的、不属于所述第一绕线筒组的多个所述绕线筒构成。根据该方式的环向卷绕装置,环向卷绕装置具备将从第一绕线筒组放出的纤维形成为束而向心轴供给的第一引导部、将从第二绕线筒组放出的纤维形成为束而向心轴供给的第二引导部这两个引导部。因此,能够使进行环向卷绕时的纤维配向角度相对于心轴的轴近似90°,并能够将从多个绕线筒放出的纤维同时进行环向卷绕。其结果是,在使用了本方式的环向卷绕装置的绕丝装置中,能够高水准地维持完成产品的性能、美观,并提高其生产性。
(2)在上述方式的环向卷绕装置中,可以的是,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在所述心轴的轴向上的长度不同。根据该方式的环向卷绕装置,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的心轴的轴向上的长度不同。因此,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能够向心轴的轴向上的不同区域供给纤维。
(3)在上述方式的环向卷绕装置中,可以的是,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中的至少一方具备用于变更在所述心轴的轴向上的长度的调节部。根据该方式的环向卷绕装置,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中的至少一方具备用于变更在心轴的轴向上的长度的调节部,因此能够对应于心轴的形状而变更环向卷绕的方法。
(4)在上述方式的环向卷绕装置中,可以的是,装配有属于所述第一绕线筒组的所述绕线筒的所述支承部和装配有属于所述第二绕线筒组的所述绕线筒的所述支承部配置在一个所述卷挂台上。根据该方式的环向卷绕装置,装配有属于第一绕线筒组的绕线筒的支承部和装配有属于第二绕线筒组的绕线筒的支承部配置在一卷挂台上。因此,在环向卷绕装置只要各设置一个卷挂台和驱动卷挂台的驱动部即可。其结果是,能够利用简易的结构来实现本方式的环向卷绕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村田机械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村田机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552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