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硬涂膜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55234.X | 申请日: | 2013-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366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姜俊求;许殷奎;郑顺和;张影来;郑赫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LG化学 |
主分类号: | C08J5/18 | 分类号: | C08J5/18;C08J7/04;C08L51/08;C08K3/00;C08L3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27 | 代理人: | 李静,黄丽娟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硬涂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硬涂膜,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包括硬度和耐冲击性)的硬涂膜。
本申请要求于2012年8月23日提交的第10-2012-0092529号韩国专利申请,2012年8月23日提交的第10-2012-0092532号韩国专利申请,2012年8月23日提交的第10-2012-0092533号韩国专利申请,以及2013年7月26日提交的第10-2013-0089109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上述所有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纳入本申请。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发展,最近要求用于显示器的基板变得更轻且更薄。这些移动设备的显示窗或前面板通常由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的玻璃或钢化玻璃制成。然而,玻璃具有因其本身的重量使移动设备沉重和因外部冲击易于破裂的缺点。
作为玻璃的一种替代物,出现了塑料树脂膜。塑料树脂膜因重量轻和具有耐冲击性而符合寻求更轻且更薄的移动设备的趋势。具体而言,需要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的膜。鉴于此,提出了使用其中基板被涂覆了硬涂层的结构。
首先,考虑将增加硬涂层的厚度作为提高硬涂层的表面硬度的一种方法。事实上,硬涂层应当以最小的厚度来保证硬涂层的表面硬度。随着硬涂层厚度的增加,其表面硬度可变得更高。然而,尽管增加了表面硬度,较厚的硬涂层更易于固化收缩而起皱或卷曲,并伴有破裂或剥落的产生,因此,难以将厚的硬涂层用于实际应用中。
最近,提出了赋予硬涂膜高硬度且无破裂和因固化收缩引发卷曲的问题的一些方法。
韩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0-0041992号公开了一种不含单体的硬涂膜组合物,其包含基于紫外线可固化的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的粘合剂树脂。然而,此硬涂膜具有约3H的铅笔硬度,因此其强度不足以使其成为显示器的玻璃面板的替代物。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持高硬度和优异的耐冲击性的硬涂膜。
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硬涂膜,包括:
支撑基板;
第一硬涂层,形成于支撑基板的一个面上,并且在根据ASTM D882测定的应力-应变曲线(stress-strain curve)中具有4%以上的伸长应变(elongation strain);以及
第二硬涂层,形成于支撑基板的另一面上。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硬涂膜具有高的硬度、耐冲击性、耐擦伤性和透明度,并因此可代替玻璃而有效地应用于移动终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触控面板,以及作为各种显示器的外壳或设备面板(device panel)。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硬涂膜,包括
支撑基板;
第一硬涂层,形成于支撑基板的一个面上,并且在根据ASTM D882测定的应力-应变曲线中具有4%以上的伸长应变;以及
第二硬涂层,形成于支撑基板的另一面上。
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所有术语仅用于说明实施方案,而非意图限制本发明。如本文中和所附的权利要求中所用,单数词意包括复数含义,除非说明书中明确地区分。
此外,在涉及一个元件的形成或构筑时所使用的词语“上”或“上方”意指一个元件直接形成或构筑于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一个元件额外形成或构筑于层间或物件或基板上。
本发明实施方案的以上详细描述并非意图穷尽或将本发明限制于以上公开的精确形式。以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实施例用于示例性目的,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本发明范围内的各种等同修改是可能的。
下文将给出本发明的硬涂膜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硬涂膜,包含:支撑基板;第一硬涂层,形成于支撑基板的一个面上,并在根据ASTM D882测定的应力-应变曲线中具有4%以上的伸长应变;以及第二硬涂层,形成于支撑基板的另一面上。
在本发明的硬涂膜中,第一硬涂层在根据ASTM D882测定的应力-应变曲线中具有4%以上的伸长应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第一硬涂层的伸长应变可为约4%以上,例如,约4至约12%、约4至约10%或约4至约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LG化学,未经株式会社LG化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552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