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极保护膜形成剂、电极、电解液、锂二次电池、锂离子电容器和电极保护膜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55159.7 | 申请日: | 2013-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37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牧野拓纪;高田顺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62 | 分类号: | H01M4/62;H01G11/22;H01G11/54;H01M10/056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庞东成;褚瑶杨 |
地址: | 日本京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保护膜 形成 电解液 二次 电池 锂离子 电容器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电极保护膜形成剂(D),其含有化合物(C),该化合物(C)具有选自由氨基甲酸酯键(a1)、脲键(a2)、脲基甲酸酯键(a3)和缩二脲键(a4)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键(a);聚合性不饱和键(b);以及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基团(g),
-AM (1)
M为1价的金属离子,A表示-CO2-、-SO3-、-OPO(OR1)O-、-B(O-)2、-B(OR2)O-或-B(OR3)3-,R1~R3是各碳原子数为1~10的烃基,多个R3分别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相互形成或不形成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保护膜形成剂(D),其中,所述化合物(C)由下述通式(2)表示,
Y是含有或不含有选自由氧原子、硫原子和氮原子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原子的碳原子数为2~42的(s+t)价的烃基(Y1);
从作为碳原子数为4~44的二异氰酸酯(B)与碳原子数为2~20的二醇(N)的反应产物的具有两末端异氰酸酯基的氨基甲酸酯预聚物除去两个异氰酸酯基而得到的2价的残基(Y2);
从具有脲基甲酸酯键(a3)的碳原子数为9~118的二异氰酸酯(B)改性物除去(s+t)个异氰酸酯基而得到的残基(Y3);或
从具有缩二脲键(a4)的碳原子数为11~131的二异氰酸酯(B)的反应产物除去(s+t)个异氰酸酯基而得到的残基(Y4),
s为1~5的整数,t为1~5的整数,
(a5)为氨基甲酸酯键或脲键,
R7是碳原子数为1~12的2价烃基,R8是具有聚合性不饱和键(b)的碳原子数为2~30的1价烃基,(g)是上述通式(1)所表示的基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极保护膜形成剂(D),其中,所述化合物(C)中的键(a)的浓度为0.2mmol/g~10mmol/g。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保护膜形成剂(D),其中,所述化合物(C)中的聚合性不饱和键(b)的浓度为0.2mmol/g~10mmol/g。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保护膜形成剂(D),其中,所述化合物(C)的数均分子量为238~5000。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保护膜形成剂(D),其中,所述1价的金属离子M为锂离子或钠离子。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保护膜形成剂(D),其中,所述聚合性不饱和键(b)作为下述通式(3)所表示的链烯基醚基(j1)、下述通式(4)所表示的链烯基(j2)和(甲基)丙烯酰氧基(j3)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基团(j)含于所述化合物(C)中,
式(3)中,T1~T3是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
式(4)中,T4~T6是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相互形成或不形成环。
8.一种电极,其含有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保护膜形成剂(D)。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极,其具有通过将所述电极保护膜形成剂(D)聚合而形成的保护膜。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极,其为锂二次电池用。
11.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极,其为锂离子电容器用。
12.一种电解液,其含有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保护膜形成剂(D)、电解质(E)和非水溶剂(F)。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解液,其为锂二次电池用。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解液,其为锂离子电容器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5515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