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括安装在两个壳体部件之间的导体的电气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54785.4 | 申请日: | 2013-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37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阿德里安·卡隆;埃洛迪·拉鲁尔;亚历山大·朱斯蒂;马修·伯纳德;本杰明·穆勒;卢卡斯·特赖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尔斯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5/06 | 分类号: | H02G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武晨燕;徐川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括 安装 两个 壳体 部件 之间 导体 电气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设备,该电气设备包括用于对壳体的两个部件之间的导体进行支承的支承件。
背景技术
这种电气设备可以属于高压或中压电网,其中,导体由壳体包围,壳体具有使得特定介电气氛能够得到保持的重要功能,介电气氛常规地为六氟化硫(SF6)介电气氛,尽管目前针对该目的也使用其它气体。
导体由圆盘形或圆锥形的支承件保持在壳体的中心处,所述支承件的外边缘压靠壳体的壁。实际中,壳体由组装到一起并且经常呈圆筒形形状的部件构成,导体的线性部分沿着壳体的轴线延伸。然后,可以将绝缘支承件置于壳体的两个组装到一起的部件之间的接合部处。
在具体地由文献EP-A-2 086 081示出的大量的设计中,绝缘支承件在壳体部件的组装凸缘之间延伸,以便使两个壳体部件完全彼此分离。金属衬套围绕凸缘的组装螺栓设置,以便用作间隔物并且避免因螺栓被拧紧以及支承件一般具有低的机械强度而导致支承件毁坏。添加衬套的需要使组件复杂化并且增加了费用;必须在支承件的两侧上由相对于相应的凸缘被夹紧的垫圈来提供相对于外部的无泄漏性,这具有同样的复杂化的缺点;使支承件的边缘暴露于电气设备的外部一般是不利的,因为支承件的边缘容易受到各种形式的损害;并且壳体部件之间的不连续性防止了返回电流有效地流经所述壳体部件。上述后两个缺点可以通过围绕凸缘添加套筒来消除,所述套筒因此有助于将凸缘连接到一起并同时覆盖支承件的边缘,但电气设备由此被进一步复杂化。
在另一种型式的设计中(该设计的实施例在图1中示出),对准布置的壳体部件1和2被在组装凸缘4和5之间延伸的称为“环状法兰”的部件3分隔开。电气设备的组装螺栓6穿过环状法兰3并且将环状法兰3夹紧在凸缘4和5之间。绝缘支承件7由环状法兰3的主要部分围绕并且沿电气设备的轴向方向被保持在所述凸缘中的一个凸缘5与环状法兰3的径向内唇缘8之间。两个密封垫圈9和10在环状法兰3与相应的凸缘4和5之间被压缩,以相对于外部建立密封并且由此防止介电气体泄露。销钉11、12和13被分别置于环状法兰3与凸缘1、2之间以及环状法兰3与支承件7的边缘之间,以便将所有的这些部件保持在不变的角位置中。在该特定实施例中,总的导体由两个分别由部件1和2容纳的线性并且独立的导体14和15以及附接到支承件7的联接器16构成,联接器16在支承件7的中心穿过支承件7,并且联接器16在每一侧上包括端部件17、电晕屏蔽件18和接触弹簧19,导体14和15的端部围绕端部件17受压,电晕屏蔽件18围绕端部件17并且在所述导体14和15就位时围绕导体14和15,接触弹簧19从圆筒形电晕屏蔽件18的内部凸出,以便保持导体14和15的端部并由此增强导电性。
环状法兰3为组件提供了更好的内聚力并且具体地在支承件7受到机械应力、热应力和电磁应力的情况下也能够较好地保持支承件7,同时保护支承件7不受外界影响;然而,这种设计的缺点在于,再一次地,由于环状法兰3的添加以及两个密封垫圈9和10在环状法兰的相反平形面(plane faces)上的出现所导致的组件的一定程度的复杂性。图1的实施例的其它缺点在于,导体部件的联接器也是复杂的,从而具有因使用了大量部件导致的电气设备高成本的相同后果,并且还具有由于导体的两个联接器处的不良接触导致的电损耗的后果。
其它设备为文献US-2002/158 721-A、US-2002/153 352-A和US-3 372 226-A的主题,其中,绝缘支承件被直接保持在由两个组装凸缘形成的凹部中,而不使用环状法兰。
发明内容
本设计使得能够通过消除环状法兰或间隔衬套来极大地简化组件。绝缘支承件良好地保持不受外界影响并且由凸缘良好地保持。单个密封垫圈是足够的,这进一步有利于简化组件,同时减小气体在壳体的内部和外部之间流通的风险,因为单个界面沿着壳体的长度存在。由于当垫圈与绝缘支承件的外周部分完全分离时,执行密封的部件和将绝缘支承件保持在凸缘上的部件是分离的,因此对于电气设备而言具有很大的设计自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尔斯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阿尔斯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547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