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硬罩幕组成物及使用硬罩幕组成物的图案形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53489.2 | 申请日: | 2013-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184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哲虎;朴惟廷;尹龙云;李圣宰;赵娟振;金永珉;李忠宪 | 申请(专利权)人: |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F7/004 | 分类号: | G03F7/004;G03F1/00;G03F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杨贝贝;臧建明 |
地址: | 韩国庆尚北道龟尾市***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硬罩幕 组成 使用 图案 形成 方法 | ||
揭示硬罩幕组成物以及使用硬罩幕组成物的图案形成方法。硬罩幕组成物包括由下列化学式1表示的高分子、由下列化学式2表示的单体以及溶剂,其中所包含的单体的含量等同于或高于高分子的含量。一实施例的硬罩幕组成物确保耐热性以及耐蚀刻性,且满足填沟特性。
技术领域
揭示一种硬罩幕组成物以及一种图案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半导体产业发展了尺寸在数纳米至数十纳米的图案的超微细技术(ultra-fine technique)。此种超微细技术实质上须要有效的微影技术(lithographictechnique)。
典型的微影技术包括在半导体基板上提供材料层;在其上涂布光阻层;对光阻层进行曝光与显影以提供光阻图案;以及利用光阻图案作为罩幕(mask)蚀刻材料层。
现今,当所形成的图案的尺寸逐渐缩小时,难以仅通过上述典型的微影技术提供具有优良轮廓(profile)的微细图案(fine pattern)。因此,可在材料层与光阻层之间形成光阻底层(称为硬罩幕层(hardmask layer))以提供微细图案。在经由选择蚀刻处理将光阻的微细图案转移至材料层的过程中,硬罩幕层扮演中间层(intermediate layer)的角色。
因此,在多重蚀刻处理期间,硬罩幕层必须具有耐热性、抗蚀刻性或相似的耐受性等特性。此外,根据硬罩幕层的应用范围的扩大,可通过旋转涂布法(spin-on coatingmethod)在预定图案上形成硬罩幕层。
在此情况下,在图案之间的间隙中填入硬罩幕组成物的填沟(gap-fill)特性以及平坦化(planarization)特性是必需的。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硬罩幕组成物,其确保耐热性以及耐蚀刻性,且满足填沟特性。
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利用所述硬罩幕组成物的图案形成方法。
技术方案
根据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硬罩幕组成物,包括由下列化学式1表示的高分子、由下列化学式2表示的单体以及溶剂,其中单体的含量等同于或高于高分子的含量。
[化学式1]
[化学式2]
在上述化学式1或化学式2中,
R1为单键或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1至C10亚烷基(alkylene group),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第一毛织株式会社,未经第一毛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534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