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多隔室的食物胶囊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52704.7 | 申请日: | 2013-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035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C·塔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雀巢产品技术援助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1/00 | 分类号: | A47J31/00;A47J31/06;B65D85/8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吴鹏;马江立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多隔室 食物 胶囊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物胶囊(100、300),包括:杯状的胶囊本体(101、301),该胶囊本体围出一空腔(102、302),在第一端部(103、303)具有开口(105、305),第二端部(104、304)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空腔(102、302)连通的出口(106a、106b、310、311);封闭所述开口(105、305)的注入壁(112、314);和位于所述空腔(102、302)中的至少一个分隔件(107、306),该分隔件从所述注入壁(112、314)延伸至所述胶囊本体(101、301)的所述第二端部(104、304),并且将所述空腔(102、302)分成多个腔室(108、109、308、309);其特征在于,每个腔室容纳一定量食品物质(110、111、315、316),并且与所述第二端部(104、304)中的至少一个出口连通,该出口包括可独立操作的封闭装置(106a、106b、310、31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在食物制备机中使用的食物胶囊。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适合于使用这种胶囊的方法和食物制备机。
背景技术
食物制备机在食品工业和消费品领域是众所周知的。这种机器允许消费者按照指令制备单份诸如冲煮咖啡、浓缩咖啡、茶、巧克力热饮等的饮料。
为了清楚起见,在本文中对“食物制备机”的讨论应当被理解为涉及这种制备一份量大体上为液体或半液体的食品产品的机器。
大部分用于家用的食物制备机根据一种系统工作,在该系统中,诸如饮料配料的食品物质以单独包装的单份式份量被提供。这种份量可以是软的易理包/荚囊、料枕或小袋,但是越来越多的系统使用半刚性或刚性的份量,例如刚性的易理包或胶囊。在下文中,应当理解,所考虑的食物制备机使用刚性或半刚性的胶囊。
在多种情况下,用于在食物制备机中使用的胶囊是密封的。这种密封的胶囊是有利的,因为其保护其内容物免受周围空气的侵害,提高了胶囊的保存期限。典型地,这种封闭的胶囊由不透气体和/或水分的材料制成,并且具有其中一个壁部由柔性隔膜制成的刚性或半刚性的本体。
通过将胶囊插入食物制备机中来制备产品,食物制备机优选地包括用于容纳所述胶囊的接受器和用于在压力下将流体(优选地是水)注入所述胶囊中的流体注入系统。在大部分应用中,在压力下注入胶囊中的水大体上被加热到高于70℃的温度。然而,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注入温热的或冷冻的水反倒可能是有利的。在胶囊内容物的提取和/或溶解期间,胶囊腔室内的压力典型地对于溶解产品而言是约1至约8巴,对于烘烤和研磨咖啡的提取而言是约2至约12巴。
本发明还可以包括饮料制备的所谓的“冲煮”过程——特别是对于茶和咖啡而言。冲煮包括将配料在流体(最常见地是热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而提取或溶解制备在几秒钟之内生产饮料。
然而,为了清楚起见,在本文中,通过流体对配料进行的术语“冲煮”应被理解成包括提取粉状可食性材料(例如烘烤和研磨咖啡粉)、溶解可食性可溶材料(例如可溶茶、咖啡、牛奶或可可)、或在非常低的或大气压力下将可食性材料浸泡在浸泡液中一段时间,该段时间比提取或溶解所需的时间更长(例如将茶叶浸泡在热水中)。
在压力下提取和/或溶解封闭的胶囊的内容物的原理是已知的,该原理典型地包括:将胶囊限制在机器的接受器中,将一定量加压水注入胶囊中以提取或溶解物质,以及然后从胶囊分配出得到的饮料。
通常通过用穿孔注入元件刺穿胶囊的表面来实现注入,穿孔注入元件例如是整合在机器中的流体注入针。应用该原理的胶囊已经例如在申请人的欧洲专利No.EP 1 472156 B1和EP 1 784 344 B1中被描述。
另外,应用该原理的机器已经例如在专利CH 605 293和EP 242 556中被描述。根据这些文献,机器包括用于胶囊的接受器并包括穿孔和注入元件,穿孔和注入元件被制成空心针的形式,空心针在其远端区域包括一个或多个液体注射孔。针具有双重功能,即同时打开胶囊的顶部部分且同时提供用于注入水的进入胶囊的入口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雀巢产品技术援助有限公司,未经雀巢产品技术援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527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