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结合IRF5的细胞穿透肽在审
申请号: | 201380052375.6 | 申请日: | 2013-10-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365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J·德马尔蒂诺;N·福托依;A·霍夫曼;K-S·黄;F·米利迪;S·帕尼克;D·斯里尼瓦桑;S-L·塔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弗·哈夫曼-拉罗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4/47 | 分类号: | C07K14/4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陈早英;黄革生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合 irf5 细胞 穿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包括结合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和破坏IRF5同源二聚化和/或减弱下游信号传导的细胞穿透肽,和用于筛选所述抑制IRF5的肽的方法。
背景技术
IRF5是调节自体免疫病因学的关键成分,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IL6和IL12的下游调控的推定治疗靶标。多种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报道了IRF5多态性与增加的SLE风险相关,与现有的临床前文献一起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理由证实阻断IRF5功能可能有益于SLE患者(Agarwal;Cunninghame等人;Demirci等人;Dieudé和Dawidowicz)。在临床前文献中提出的数据对IRF5在调节自体免疫性疾病病因的关键成分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线索。然而,靶向IRF5的特异工具的缺乏限制了使用针对IRF5的siRNA或使用IRF5基因敲除小鼠的早期靶标评价努力(Beal;Feng等人;Kozyrev和Alarcon;Krausgruber等人;Lien等人)。
此外,阻断IRF5功能将影响在表达IRF5的SLE相关细胞类型(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样树突细胞和B细胞)中的Toll样受体7/8/9的信号传导。因此,靶向IRF5可以通过减弱去调控的信号传导,如导致由pDC产生干扰素、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产生IL-12,IL6和TNFα、以及由B细胞产生自身抗体的TLR7/8/9信号传导,显著有益于SLE或其他自体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在这些疾病中IRF5信号传导起显著的作用。
细胞穿透肽(CPP)是一类具有以相对无毒的方式运送多种否则不通透的大分子跨越细胞质膜能力的肽。CPP肽通常5至约30个氨基酸(aa)长,具有阳离子、两性、或疏水性质。细胞穿透肽著名的例子包括Tat、穿透素(Penetratin)和运输蛋白(Transportan)(Fawell,S.等人Proc.Natl.Acad.Sci.1994,第664-668页;Theodore,L.等人J.Neurosci.1995,第7158-7167页;Pooga,M.等人FASEB J.1998,第67-77页)。细胞穿透肽如Tat可以附着至效应肽,或者效应肽可以固有地是细胞穿透的。固有地是细胞穿透的效应肽的实例包括Arf(1-22)和p28等等(Johansson,H.J.等人Mol.Ther.2007,16(1),第115-123页;Taylor,B.N.等人Cancer Res.2009,69(2),第537-546页)。
为了正确地剖析IRF5的作用,并抑制靶标二聚化,所谓的工具分子(小分子或肽)是必要的。虽然IRF5的晶体结构是已知的(Chen等人),但是缺乏既靶向IRF5又抑制同源二聚化,从而调节IRF5功能的特异工具(小分子或肽)。
本发明着重在新的细胞穿透肽,其设计成既达到靶标、又抑制对二聚体形成(调节核易位及功能的关键步骤)重要的残基。由于缺乏生化地评估这些细胞穿透肽的直接方法和其它靶向IRF5二聚化的工具分子,建立了新的基于FRET的生化测定法。在本专利中描述的生化测定法鉴定了抑制IRF5二聚化的工具。
因此,本发明一般地涉及肽,其是细胞穿透的,并具有与IRF5结合和破坏IRF5同源二聚化和/或减弱下游信号传导的能力,本发明还涉及测试、筛选和评估肽的方法,特别是结合和/或抑制IRF5的细胞穿透肽。
附图说明
图1:该图描述了示范性的本发明FRET二聚体测定法的原理和验证。图1A提供了实施例12中详细描述的生化IRF5FRET二聚体测定法的示意图。图1B和1C用来验证生化测定法的用途。在这些实验中,生物素标签IRF5蛋白(200nM)与等体积递增量的6-His(以下称His)标签IRF5蛋白混合。横坐标代表his标记的IRF5的浓度,纵坐标代表发生的TR-FRET测量值。已经在文献中表明(Royer等人,2010)S430的磷酸化促进IRF5的二聚化。S430D突变体被认为是磷酸模拟物(phosphomimetic)。在图1B中,Kd(μM)表明二聚化的次序为S430D:S430D<S430D:野生型<野生型:野生型,这些观察结果与文献报道值一致。图1C示出了S430D+R353D突变体的TR_FRET信号显著降低,也与IRF5二聚化的预期行为符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弗·哈夫曼-拉罗切有限公司;,未经弗·哈夫曼-拉罗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523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