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皮贴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80051498.8 申请日: 2013-09-23
公开(公告)号: CN105073102B 公开(公告)日: 2018-06-19
发明(设计)人: 杨经伦;黄伟杰;关兆明;周理然;潘颢颐;李铭鸿;周喜林 申请(专利权)人: 香港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A61K9/70 分类号: A61K9/70
代理公司: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代理人: 宋丹氢;张天舒
地址: 中国香港*** 国省代码: 中国香港;8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可控 皮贴 传递 方法和装置 治疗性药物 电子手段 皮肤穿孔 皮肤屏障 方剂 穿孔的 制备 美容 安全
【说明书】:

本发明描述了一种透皮贴及装置,用于通过完整的或穿孔的皮肤屏障传递治疗性药物和/或美容方剂。主动注入在一段时间内传递可控剂量,以提供长期效力。本发明描述了用于制备主动注入贴的方法和装置,用于以安全并且无痛的皮肤穿孔的非电子手段和方法,进行可控剂量传递。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2年10月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744,636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关于主动注入贴装置的设计和制造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包括致动装置、以及布置在独立隔室内的一定量的治疗性药物和/或美容方剂,二者之间通过膜相连接。致动装置的一种实施例包括膨胀水凝胶,其能够以恒定或设定的速率膨胀,以传递恒定剂量的治疗性药物和/或美容方剂。在又一实施例中,贴装置可以能操作方式与用于皮肤穿孔的至少一根微针或微针板连接,以增强透皮给药效果。

背景技术

口服、皮下注射和透皮给药是最常见的给药途径。与皮下注射相比,透皮给药通常是无痛的,并且,不产生危险的医疗废物,也不存在因针头重复使用造成的疾病传播风险,而这是发展中国家是普遍存在的(Prausnitz等人,2004)。透皮给药还具有胜过口服途径的一些优点,口服途径的药物吸收较差,或导致药物在胃肠道或肝脏中的酶降解(Plapied等人,2011)。透皮给药装置通常是无创/微创的,能够自我管理,并且通常获得患者的高度合作。透皮给药装置还提供了具有长期可控释放能力的低价给药系统。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USFDA)在1981年批准了第一个透皮贴,用于释放东莨菪碱,一种抑制因晕动所致恶心和呕吐的药物(Gorden等人,2003)。在美国市场上,过去二十年间引入了超过35种透皮产品,2006年,总销售额达到57亿美元(Srodin,2007)。随着更多物质与皮下给药装置一起使用,预期市场将持续增长。

最近,连续给药胜过常规短时间单剂量给药装置的优势吸引了众多关注,诸如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2007/0225676、No.2009/0099502、No.2009/0030365和No.2011/0288485中所描述的那些。事实上,许多已经完成的研究表明,连续给药是有某些优势的。例如,研究显示,与每天两次口服罗匹尼罗的患者相比,用罗匹尼罗连续皮下给药治疗时,降低了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并发症(Stockwell等人,2008)。临床研究还表明,镇痛过程中,63%的癌症患者宁愿使用每三天透皮给药芬太尼,而不是长期口服吗啡镇痛(Sloan等人,1998)。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人工胰岛素的连续给药(短效/常规)会优于胰岛素类似物的单次给药(长效),一些研究已经表明,胰岛素类似物的注射会导致不可预期的后果(Hemkens等人,2009)。简而言之,在不同生物医疗应用中,连续给药提供了一些胜过单剂/单丸治疗的优势。因此,设计一种连续给药贴,其能够装载多种药物和/止痛剂中的一种或多种,将会开辟广阔的潜在市场,并且方便众多的患者。

常规透皮贴剂包括三个主要组件:背衬膜,防止药物脱水和污染;药物储所,用于在其中储存药物;以及渗透膜,面向和/或接触皮肤,其控制药物越过皮肤的扩散速率。贴剂的渗透膜通常可以粘附至皮肤。透皮给药的有效性通常受限于药物越过角质层脂类屏障的渗透性。目前透皮给药的药物通常都有三个约束特征:低分子量(<500Da)、高亲油性(可溶于油中)、以及小治疗剂量(即通常只达到毫克级)。发展用于大分子亲水药物和疫苗的透皮给药路径是巨大挑战,但是,如果克服则将是保健和医药领域的巨大变化。疫苗的透皮给药不仅可以避免使用皮下注射针头(Clenn等人,2006),而且具有这样的可能性:通过靶向给药至皮肤内的免疫原性郎格汉细胞,来改善免疫反应(Prausnitz等人,2008)。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香港科技大学,未经香港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514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