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体外循环用留置针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51179.7 | 申请日: | 2013-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846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千叶敏昭;藤原真人;堀冈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机装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M25/06 | 分类号: | A61M25/06;A61M1/3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11 | 代理人: | 丁纪铁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外循环 留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进行血液体外循环时被穿刺于患者血管中而留置使用的体外循环用留置针。
背景技术
以往,在血液体外循环(例如,用于透析等血液净化治疗而实施的血液体外循环)中,将留置针穿刺留置于患者的血管中,该留置针供血液回路连接。通常,分别在动脉和静脉内分别各留置有一条留置针,并使这些留置针与血液回路的两端部相连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在血液的体外循环实施中,血管内长时间同时留置有二条留置针,会对患者造成痛苦。另外,在留置二条留置针的情况下,存在返血用(静脉侧)针脱落时造成大量血液流出外部的问题。为此,为了避免留置有二条留置针,已知设计了这样的结构,即,在单个留置针中,使用于连接至血液回路的连接部分支为二个分支部部,在所分支的一个连接部上连接有血液回路的吸入侧端部,在另一分支连接部上连接有血液回路的喷出侧端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然而,如果仅仅将留置针的连接部分支为二分支部时,需要在血液回路中分别设置有用于从留置针吸入血液的吸入侧泵以及用于向留置针喷出的喷出侧泵,这样血液回路的结构会变得复杂起来。并且,必须使血液的吸入动作与喷出动作交替地进行,这样血液的体外循环的效率会变差。为了解决这些异常现象,适于使留置针双腔化以个别性确保吸入侧流路和喷出侧流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07371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型专利H4-26110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06/022025A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需解决的问题
但是,这样出现了经过简单地双腔化处理后留置针的针尖变得粗大起来,而穿刺时患者承受的痛苦更加剧烈的问题。另外,为了在留置至血管中时拨出内针,有可能出错将拨出的内针针尖刺向操作者(护师或家中透析时的患者自身等)。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情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外循环用留置针,其可实现针尖不会过粗的过双腔结构,且能够抑制伴随穿刺血管时出现剧痛的异常现象,也不会出现将拨出的内针针尖误刺向操作者的问题。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提出了一种体外循环用留置针,由双层管结构构成,所述双层管结构具有:前端具有开口且自身形成为管状体的外筒针;以及插通于该外筒针内,前端具有穿刺部且自身形成为管状体的内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循环用留置针具有:保持构件,其用于将形成于所述内针外周面与所述外筒针内周面之间的外周空间两端部以液密状态封闭起来,并且将内针以能够滑动的状态保持密合;开口部,其形成于所述外筒针的前端侧中,比所述保持构件更靠后方的外周面上,在穿刺于血管内时将血管内部与所述外周空间连通起来;用于使所述外周空间与血液回路的一端连通起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
用于使所述内针的内部空间与血液回路的另一端连通起来的第二连接部;由所述保持构件,将所述内针保持于供前端部从所述外筒针的前端突出的突出位置与供前端收纳于所述外筒针内的收纳位置之间且能够使其移动,所述内针以保持于所述突出位置上的状态穿刺到血管中,其穿刺后移动到所述收纳位置,由此能够使血液经所述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来进行体外循环。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提出了体外循环用留置针,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外筒针的前端侧的所述保持构件是,安装于超长管状外筒针主体前端的所述外筒针的前端部。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提出了体外循环用留置针,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外筒针的前端侧的所述保持构件是,由超长管状外筒针主体前端部分经缩径所形成的所述外筒针的前端部。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提出了体外循环用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为用于从所述血管汲取血液的汲取口,所述内针的内部空间的前端开口为使循环于血液回路中的血液返回至血管中的返回口。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提出了体外循环用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用于沿着内针的所述移动方向来引导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移动引导部。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提出了体外循环用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向该第二连接部外侧突出的内针移动操作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机装株式会社,未经日机装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511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过空化来制备导磁粉末的方法以及执行该方法的装置
- 下一篇:皮内注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