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接头的一步式三段紧固装置及利用其的压力管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50120.6 | 申请日: | 2013-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30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姜锡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锡根 |
主分类号: | F16L21/08 | 分类号: | F16L21/08;F16L21/06;F16L3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瞿卫军,刘成春 |
地址: | 韩国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 连接 管接头 一步 式三段 紧固 装置 以及 利用 施工 方法 | ||
1.压力管连接用管接头的一步式三段紧固装置,具有插入并连接压力管的插入部的一字型、L字型、T字型的压力管接头部,其特征在于,插入压力管(50)的压力管连接用管接头(J)的插入部(S)以压力管插入-紧贴部(A)为基点,依次由紧固件插入-贴紧部、水密橡皮垫插入-贴紧部、套管插入-紧贴部(D)组成,插入部(S)的直径,其以压力管插入-紧贴部(A)为基点向外逐渐增大的形状形成,另一方面,紧固装置(10)由插入到紧固件插入-紧贴部(B)的紧固件(20)、插入到水密橡皮垫插入-紧贴部(C)的水密橡皮垫(30)以及插入到套管插入-紧贴部(D)的套管(40)组成,在紧固件(20)中多个内侧弹性突出部(22a)和外侧弹性突出部(22b)分别以规定间隔排列形成,在对应于所述内侧弹性突出部(22a)的位置的所述压力管(50)上形成卡止槽(52),其与内侧弹性突出部(22a)具有相同方向的倾斜角,而且在对应于外侧弹性突出部(22b)的位置的所述紧固件插入-紧贴部(B)上形成卡止槽(B2),其与外侧弹性突出部(22b)具有相同方向的倾斜角,此时压力管(50)的卡止槽(52)为直角三角形形状,其具有不妨碍压力管(50)的插入的形状,且受到流体压力时阻止压力管(50)的脱离,紧固件插入-紧贴部(B)的卡止槽(B2)为直角三角形形状,其具有不妨碍紧固件(20)插入紧固件插入-紧贴部(B)的形状,且受到流体压力时阻止压力管(50)的脱离,在压力管(50)的卡止槽(52)和紧固件插入-紧贴部(B)的卡止槽(B2)中分别插入内侧弹性突出部(22a)和外侧弹性突出部(22b),从而形成双重摩擦阻力结构并抵抗压力管(50)的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管连接用管接头的一步式三段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内侧弹性突出部(22a)与外侧弹性突出部(22b)的倾斜角(θ),和压力管(50)的卡止槽(52)与紧固件插入-紧贴部(B)的卡止槽(B2)的倾斜角(θ)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压力管连接用管接头的一步式三段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紧固件(20)为具有弹性材质的不锈钢,内侧弹性突出部(22a)与外侧弹性突出部(22b)通过冲压紧固件(20)形成为一体,且内侧弹性突出部(22a)与外侧弹性突出部(22b)的倾斜角(θ)为15~3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压力管连接用管接头的一步式三段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内侧弹性突出部(22a)与外侧弹性突出部(22b)的形状为四边形状或者梯形形状,在与内侧弹性突出部(22a)和外侧弹性突出部(22b)对应的位置上形成的压力管(50)的卡止槽(52)与紧固件插入-紧贴部(B)的卡止槽(B2)的倾斜角(θ)为15~30°,且具有直角三角形形状的压力管(50)的卡止槽(52)与紧固件插入-紧贴部(B)的卡止槽(B2)的倾斜角(θ)以直角三角形的垂直线为基准互相反向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管连接用管接头的一步式三段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内侧弹性突出部(22a)与外侧弹性突出部(22b)具有如下结构,其将冲压部(226)夹在中间,向两端突出并互相共享冲压部(226),但绝不妨碍弹性缩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管连接用管接头的一步式三段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内侧弹性突出部(22a)与外侧弹性突出部(22b)的两侧面部(222)上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防止倾倒加强部(222a),其向所插入的压力管(50)的反方向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力管连接用管接头的一步式三段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侧弹性突出部(22a)与外侧弹性突出部(22b)的中央部上形成有V字型防止倾倒加强部(224),其V字的顶点位于压力管(50)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锡根,未经姜锡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5012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