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着色金属颜料和着色物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50073.5 | 申请日: | 2013-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850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9 |
发明(设计)人: | 久保胜信;小林聪史;青木健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铝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C1/62 | 分类号: | C09C1/62;C09C3/08;C09C3/1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葛凡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着色 金属 颜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着色金属颜料和着色物。
背景技术
为了获得金属感觉的美妆效果,铝的微粉等金属颜料正被广泛使用。此外,近年来开发出具有各种色调的着色金属颜料。
作为这样的着色金属颜料,已知一般地在金属颜料的表面上形成含有着色颜料的树脂皮膜而得的材料。例如已知通过如下方法获得的材料:在具有双键的单体可溶而由该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树脂)不溶的有机溶剂中,将单体、金属颜料和着色颜料进行添加混合后,在其中加入聚合引发剂使单体聚合,在金属颜料的表面上形成含有着色颜料的树脂层。但是,用此方法获得的着色金属颜料不能获得良好的光泽程度、高的彩度。
因此,作为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例如在日本特开平01-315470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如下方法获得的着色金属颜料:借助将具有双键的1种以上羧酸进行热聚合而成的具有1个以上双键和2个以上羧基的羧酸,使着色颜料化学吸附在金属颜料的表面上。
此外,在日本特开平09-124973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通过如下方法获得的着色金属颜料:将用分子中具有2个氨基且不具有羧基的氨基化合物进行表面处理后的着色颜料附着于铝薄片等的基体粒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1-3154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9-1249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是预先对金属颜料的表面进行处理的技术,专利文献2是预先对着色颜料的表面进行处理的技术,因此这两者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方法。但是,这两个技术相互间在下述点是共通的:在表面上预先附着有其他化合物的状态下将着色颜料附着于金属颜料。
但是,这种在预先附着有其他化合物的状态下将着色颜料附着于金属颜料的技术中,金属颜料与着色颜料之间的附着力有限,认为需要进一步牢固的附着力。因为这两者间牢固的附着力可使着色金属颜料获得良好的光泽或高的彩度。
此外,上述两技术中预先在表面附着的化合物在专利文献1中使用的是羧酸,在专利文献2中使用的是胺,因此如果并用这两技术,就会发生因酸-碱成盐而导致的凝集,认为不能将两技术并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采用与这两技术完全不同的方法,通过将着色颜料牢固地附着于金属颜料的表面而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光泽或高的彩度的着色金属颜料。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讨,结果发现:不是像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那样在金属颜料或着色颜料的各表面预先附着有其他化合物的状态下将着色颜料附着于金属颜料的表面,而是在其他化合物的共存下将着色颜料直接附着于金属颜料的表面可得到牢固的附着状态,并基于该发现不断进行探讨,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着色金属颜料的特征在于,其包含金属颜料、着色颜料、第一化合物和第二化合物,该着色颜料在该第一化合物和该第二化合物的共存下附着于该金属颜料的表面,该第一化合物是具有2个以上羧基的化合物,该第二化合物是具有1个以上氨基的化合物。
在这里,该第一化合物优选为不饱和羧酸的聚合物或二元酸,更优选为不饱和羧酸的聚合物。此外,该第二化合物优选为具有1个以上氨基的胺。进一步,该第一化合物优选为亚麻油脂肪酸或大豆油脂肪酸聚合而成的聚合羧酸或者亚麻油脂肪酸或大豆油脂肪酸与丙烯酸聚合而成的聚合羧酸。该第二化合物优选为从乙二胺、苯二胺、四亚甲基二胺、五亚甲基二胺、六亚甲基二胺、1,12-十二烷二胺、脂环式二胺、脂环式三胺、脂环式四胺和脂环式多胺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胺。
此外,本发明的着色金属颜料优选在表面形成有保护层。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包含着色金属颜料的着色物。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着色金属颜料的着色颜料牢固地附着于金属颜料,因此具备具有良好的光泽或高的彩度这样优异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说明。
<着色金属颜料>
本发明的着色金属颜料的特征在于,其包含金属颜料、着色颜料、第一化合物和第二化合物,该着色颜料在该第一化合物和该第二化合物的共存下附着于该金属颜料的表面,该第一化合物是具有2个以上羧基的化合物,该第二化合物是具有1个以上氨基的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铝株式会社,未经东洋铝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500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