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折叠牵伸单元、纺纱编织机及纺纱编织机的操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49769.6 | 申请日: | 2013-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977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赖因哈德·柯尼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赖因哈德·柯尼希 |
主分类号: | D01H5/70 | 分类号: | D01H5/70;D04B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67 | 代理人: | 王金双 |
地址: | 德国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 牵伸 单元 纺纱 织机 操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折叠牵伸单元,例如用于纺纱编织方法或其它纺纱方法中。
背景技术
使用折叠牵伸单元是为了在纺纱前将纱条中的纤维拉伸成细纤维条。纱条的这种拉伸也叫做牵伸。目前采用的牵伸单元,例如四辊牵伸单元具有彼此垂直设置的两组辊。第三对辊携带皮圈,皮圈将来自第二对辊的纤维材料进行折叠,并将纤维材料在此状态传送到第四对辊,通过所述第四对辊所述纤维材料被牵伸成最终的细度。这样的牵伸单元是已知的,例如WO2013/041220A中所述。
在目前采用的折叠牵伸单元中,所述纱条(sliver)获得150-400倍牵伸。然而缺陷在于,在非常高的牵伸的情况下,来自牵伸单元的纤维材料的不均匀性提高,而且这会导致难以接受的纱线的不均匀。与此相反,在折叠单元上游的低牵伸的情况下,由折叠带来的压缩不是最优的,这会导致纤维材料在最后一对辊的钳口(nip)区域膨胀,因此妨碍后续纺纱工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牵伸单元,通过所述单元,即使在高牵伸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形成的纤维材料获得最大均匀性和最小出口宽度。
通过双折叠牵伸单元可以实现该目的,所述双折叠牵伸单元包括五对辊,
-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五对辊的各自辊轴的取向基本相同,并且设置在第二和第四对辊之间的第三对辊的轴向垂直于其他对辊的轴向取向,
-所述第三对辊的每个辊的周围都引导有一个皮圈,并且每个辊至少分配有一个换向导轨,以及
-在第四对辊的每个辊周围以及每个辊的前面的换向导轨周围和每个辊的后面的换向导轨周围都引导有一个皮圈。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具有五对辊的折叠牵伸单元(也叫做五辊双折叠牵伸单元),可以增加片状纺织结构的质量,所述纺织结构是由离开牵伸单元的纤维制成的。尤其是,根据本发明的折叠牵伸单元适合于提高纺纱编织机制成的片状纺织结构的质量。
在根据本发明的折叠牵伸单元中,优选在不同的情况下,一对辊中的一个辊被驱动。该对辊中的第二个辊压在该对辊的驱动辊上,因此同步旋转。可选地,可驱动一对辊中的两个辊。尽管如此,优选的是驱动一对辊中的仅仅一个辊。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皮圈并不仅仅是围绕第三和第四对辊的辊以及分配给相应辊的换向导轨进行引导,也围绕第一对辊的每个辊以及分配给相应辊的至少一个换向导轨进行引导。
所述皮圈优选是由聚氨酯或硅橡胶制成的。
由于每对辊的布置,形成四个牵伸区域。因此,在不同情况下,相邻的两对辊形成一个牵伸区域,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对辊之间的第一牵伸区域的牵伸相当于粗纱机的牵伸;第二和第三对辊之间的第二牵伸区域,以及第三和第四对辊之间的第三牵伸区域,在不同情况下具有张力牵伸;主要牵伸是在第四和第五对辊之间的第四牵伸区域进行的。
由于第三对辊的轴向位置的旋转取向,所述第二和第三牵伸区域同时也构成了折叠区域。所述纱条在第二牵伸区域第一次折叠,并在第三牵伸区域进行第二次折叠。这种双折叠的结果是,所述纱条的宽度减少为原始宽度的一小部分。这样的优势在于,即使在150-400倍的高牵伸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纱条宽度的最大限度的均匀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第二和第四对辊的同步旋转辊落在第一压力臂上,第二压力臂携带第五对辊的同步旋转辊。特别是当折叠牵伸单元用于纺纱编织机时,优选所述第一压力臂悬浮设置。例如,所述第一压力臂可以是气动加载的,从而能够实现同步旋转辊到相应辊对的驱动辊有足够高的压力。由于第五对辊的辊的高速而产生的故障,最可能出现在第五对辊与喷丝头(spinneret)之间,为了消除所述故障,安装第五对辊的同步旋转辊在单独的压力臂上,以提供这种可能,即只有这对辊需要打开,而其余可保持闭合。从而专注于这个故障并以简单的方式将其消除。
此外,优选的是,如果第三对辊的同步旋转辊通过一个杠杆臂连接到一个扭转轴,所述扭转轴产生必须的施加压力力矩。为了这个目的,所述扭转轴优选是气动加载的。这种布置使得可以轻易改变绕第三对辊的辊运转的皮圈,因为所述皮圈可以剥离或套在辊上,而不需要在组件上任何进一步的花费。
在根据本发明的折叠牵伸单元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第四对辊的皮圈具有不同的厚度,绕第四对辊的驱动辊运转的皮圈,其厚度大于绕第四对辊的同步旋转辊运转的皮圈的厚度。
在这种情况下,绕第四对辊的同步旋转辊运转的皮圈的选择的厚度优选尽可能小。目前在牵伸单元中使用的皮圈,最小厚度通常等于0.3至0.7mm。尽管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厚度还取决于制造皮圈的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赖因哈德·柯尼希,未经赖因哈德·柯尼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497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