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用包装材料有效
| 申请号: | 201380048212.0 | 申请日: | 2013-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046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 发明(设计)人: | 桥本洋平;山下力也;横田一彦;小尻哲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包装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成型时不易产生裂纹或针孔等、具备优异的成型性的电池用包装材料。
背景技术
目前开发有各种类型的电池,在所有电池中,包装材料成为为了封装电极、电解质等电池元件而不可缺少的部件。目前,常使用金属制的包装材料作为电池用包装。
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个人计算机、照相机、便携电话等高功能化,对电池要求各种形状,并且要求薄型化及轻质化。然而,目前常使用的金属制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存在难以追随形状的多样化、且轻质化也存在界限这样的缺点。
因此,近年来,作为容易加工成多样的形状、且可实现薄型化及轻质化的电池用包装材料,提出了一种依次叠层有基材/金属层/密封层的膜状的叠层体。然而,这样的膜状的包装材料存在比金属制的包装材料薄、且在成型时容易产生裂纹或针孔等的缺点。在电池用包装材料产生裂纹或针孔等时,电解液渗透至金属层而形成金属析出物,其结果,有可能会发生短路,因此,对膜状的电池用包装材料而言,具备在成型时不易产生裂纹或针孔等的特性、即优异的成型性是不可缺少的。
目前,为了提高膜状的电池用包装材料的成型性,着眼于用于粘合金属层的粘接层进行着各种研究。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具备由耐热性树脂膜构成的外层、铝箔及由热塑性树脂膜构成的内层的电池壳体用包装材料中,通过使用含有聚烯烃多元醇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固化剂的粘接剂组合物粘接铝箔和内层,该电池壳体用包装材料可具备优异的成型性。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具备由树脂膜构成的内层、第一粘接剂层、金属层、第二粘接剂层及由树脂膜 构成的外层的叠层型包装材料中,通过使用含有在侧链具有活性氢基的树脂、多官能异氰酸酯类及多官能胺化合物的粘接剂组合物形成所述第一粘接剂层及第二粘接剂层的至少一者,可得到相对于更深的成型可靠性高的包装材料。
然而,设置满足何种物性的粘接层时可使电池用包装材料具备优异的成型性尚未明确,在专利文献1及2所示的技术中,无法充分满足近年来日益提高的针对成型性提高的要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6368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879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考虑电池用包装材料的成型性的情况下,若粘接金属层的粘接层变得过硬,则在成型时发生变形时容易产生裂纹,另外,若变得过软,则轻易地变形并在施加局部的力时容易破损。因此,可以认为,为了使电池用包装材料具备优异的成型性,重要的是使粘接金属层的粘接层均衡地具备柔软性和刚性这样的相反的特性,但关于实现该特性的具体的物性尚未明确。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成型时不易产生裂纹或针孔等、具备优异的成型性的电池用包装材料。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含有至少依次叠层有基材层、粘接层、金属层及密封层的叠层体的电池包装材料中,通过所述粘接层满足下述(1)~(3)的物性中的至少2个,可使其在成型时不易产生裂纹或针孔,具备特别优异的成型性。
(1)使用纳米压入仪,从叠层体剖面对粘接层压入压头5μm时的 硬度为20~115MPa。
(2)对粘接层以1Hz的振动频率进行动态粘弹性测定时得到的损耗弹性模量的峰温度为10~60℃。
(3)将通过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得的存在于2800~3000cm-1的峰面积的积分值设为IM、将存在于3100~3500cm-1的峰面积的积分值设为IH时,IH/IM为0.15~1.5。
本发明是通过基于这种见解进一步重复进行研究而完成的。即,本发明提供一种下述所示样式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及电池。
项1.一种电池用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含有至少依次具有基材层、粘接层、金属层及密封层的叠层体,上述粘接层满足下述(1)~(3)的物性中的至少2个:
(1)使用纳米压入仪,从叠层体剖面对粘接层压入压头5μm时的硬度为20~115MPa,
(2)对粘接层以1Hz的振动频率进行动态粘弹性测定时得到的损耗弹性模量的峰温度为10~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未经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482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