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前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47923.6 | 申请日: | 2013-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19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原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苏萌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前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前部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车身前部结构,所述车身前部结构具备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前侧框架、和通过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分离的前侧连结部及后侧连结部而被连结在前侧框架上的副框架。
在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身前部结构中,前侧框架具有,与副框架相比靠车辆前侧的前部变形部、与副框架连结的前侧连结部及后侧连结部之间的中央部变形部、以及与后侧连结部相比靠车辆后侧的后部变形部。该前侧梁上的车辆前后方向的耐力被设定为,以前部变形部、中央部变形部、后侧变形部的顺序而提高。
根据该车身前部结构,由于车辆在进行前方碰撞或偏心碰撞的情况下的前侧梁的变形量越趋向于车辆后侧而减小,因此,能够减小因前方碰撞或偏心碰撞而带给车厢的影响。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5588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4032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673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的车身前部结构中,由于前方碰撞或偏心碰撞时的前侧框架向车辆后侧的变形量较小,因此,难以增大该前侧框架的前端向车辆后侧的变形行程。
此外,在这种的车身前部结构中,例如即使在车辆彼此擦过这样的微小重叠碰撞时,也期望确保前侧梁的前端朝向车辆后侧的变形行程。
本发明为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在前方碰撞、偏心碰撞以及微小重叠碰撞时前纵梁的前端朝向车辆后侧的变形行程的车身前部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身前部结构,具备:前纵梁,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悬架梁,其被连结在前侧安装部以及后侧安装部上,所述前侧安装部以及后侧安装部被形成在所述前纵梁中的、与前端部相比靠车辆后侧的部分上,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分离;稳定器托架,其被固定在所述前纵梁中的、所述前端部与所述前侧安装部之间的部分上;加强部件,其被结合于所述前端部中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侧壁部上,且相对于所述前端部而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突出,并且与所述前侧安装部以及所述后侧安装部之间的部分相比在所述前端部处使所述前纵梁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耐力提高。
在该车身前部结构中,加强部件被结合于前纵梁的前端部(前端侧部分)中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侧壁部上。该加强部件相对于前纵梁的前端部而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突出。因此,在微小重叠碰撞时,由于确保了与障碍物(碰撞体)之间的重叠量,从而能够将碰撞载荷经由该加强部件而传递到前纵梁上。
此外,该加强部件通过以上述的方式而被结合于前纵梁的前端部上,从而与前侧安装部以及后侧安装部之间的部分相比在前端部处使前纵梁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耐力提高。因此,在微小重叠碰撞时,由于在前纵梁上前侧安装部以及后侧安装部之间的部分变形,因此能够使悬架梁从前侧安装部上脱落。由此,由于能够对将悬架梁压溃并残留的情况进行抑制,因此,确保了前纵梁中的前侧安装部以及后侧安装部之间的部分向车辆后侧的变形量。
而且,稳定器托架被固定在前纵梁中的、前端部与前侧安装部之间的部分上。因此,由于稳定器托架相对于被结合在前纵梁的前端部上的加强部件而向车辆后侧偏移,因此,在微小重叠碰撞时,在加强部件以及稳定器托架之间前纵梁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弯折。由此,确保了前纵梁中的设置有加强部件以及稳定器托架的部分向车辆后侧的变形量。
由此,根据该车身前部结构,在微小重叠碰撞时,由于前纵梁向车辆后侧的变形量被确保,因此能够确保前纵梁的前端向车辆后侧的变形行程。
此外,在前方碰撞或偏心碰撞时,也与上述的微小重叠碰撞时同样地、由于前侧安装部以及后侧安装部之间的部分和设置有加强部件以及稳定器托架的部分在前纵梁上变形,因此确保了该前纵梁向车辆后侧的变形量。因此,在前方碰撞或偏心碰撞时,也能够确保前纵梁的前端向车辆后侧的变形行程。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车身前部结构为,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身前部结构中,所述加强部件以如下方式而构成,即,具有前壁部和倾斜壁部,所述前壁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以及车辆上下方向上延伸,所述倾斜壁部以随着趋向于车辆后侧而趋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方式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而倾斜,且被形成于所述前壁部中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与所述前端部中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侧壁部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479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冷却设计冷却空气淋浴
- 下一篇:执行在信号系统中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