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甲基丙烯酸和/或其酯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80047196.3 | 申请日: | 2013-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691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荣治;山崎伦子;中岛永二;汤不二夫;藤田敏男;水无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12P7/62 | 分类号: | C12P7/62;C12N15/09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钟晶;王未东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甲基丙烯酸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由作为碳源和/或能源的、可再生原料和/或利用该可再生原料所产生的生物质,使用能够由包含异丁酸或缬氨酸的有机物生成甲基丙烯酸的天然的微生物,制造甲基丙烯酸和/或其酯的方法,所述微生物为能够代谢异丁酰辅酶A的天然的微生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积累0.04ppm以上甲基丙烯酸和/或其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具有甲基丙烯酸生成能力的微生物为具有如下16SrRNA基因的微生物,所述16S rRNA基因由相对于序列号1~41中所述的碱基序列中的任一者显示81%以上的同源性的碱基序列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具有甲基丙烯酸生成能力的微生物为具有如下16SrRNA基因的微生物,所述16S rRNA基因由相对于序列号1~41中所述的碱基序列中的任一者显示81%以上的同源性的碱基序列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具有甲基丙烯酸生成能力的微生物为具有如下LSUrRNA基因的微生物,所述LSUrRNA基因由相对于序列号42~49中所述的碱基序列中的任一者显示81%以上的同源性的碱基序列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具有甲基丙烯酸生成能力的微生物为具有如下LSUrRNA基因的微生物,所述LSUrRNA基因由相对于序列号42~49中所述的碱基序列中的任一者显示81%以上的同源性的碱基序列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具有甲基丙烯酸生成能力的微生物为属于以下属的微生物:假单胞菌(Pseudomonas)属、芽孢杆菌(Bacillus)属、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属、丛毛单胞菌(Comamonas)属、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属、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属、苍白杆菌(Ochrobactrum)属、土地杆菌(Pedobacter)属、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属、无色小杆菌(Achromobacter)属、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属、希瓦氏菌(Shewanella)属、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属、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属、中间根瘤菌(Mesorhizobium)属、根瘤菌(Rhizobium)属、副球菌(Paracoccus)属、黄色杆菌(Xanthobacter)属、链霉菌(Streptomyces)属、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属、红球菌(Rhodococcus)属、酵母(Saccharomyces)属、假丝酵母(Candida)属或曲霉(Aspergillus)属。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醇酰基转移酶的存在下使醇或酚类作用于甲基丙烯酰辅酶A从而制造甲基丙烯酸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在醇酰基转移酶的存在下使醇或酚类作用于甲基丙烯酰辅酶A从而制造甲基丙烯酸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醇酰基转移酶来源于植物。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醇酰基转移酶来源于植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菱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4719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