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将航空器机身框架附接到翼盒的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44940.4 | 申请日: | 2013-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03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G·B·托马斯;C-L·林;F·E·安德鲁斯;W·C·K·乔伊 | 申请(专利权)人: | 波音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1/26 | 分类号: | B64C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小东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航空器 机身 框架 接到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航空器结构,更加具体而言,涉及航空器机翼至机身的附接结构。
背景技术
航空器总装所花时间的很大一部分用于将机翼组件连接到航空器机体上。传统的机翼至机身安装方式将用于拼接外侧翼盒的框架短梁附接至中央翼盒和将航空器机体蒙皮连接至翼盒的竖直凸缘。与翼盒的交接面包括机体框架短梁和翼盒桁架支杆和紧固件。航空器机体侧面板框架一分为二,以使下框架部分可相对于机翼至机体接合位置发生偏转。该构造中,由于航空器机体框架的拼接而增加了附加的框架重量。而且,附加燃油屏障应用处理会产生有害气体,并且只有在该安装过程结束之后才能完全完成。机翼至机身接合处会需要昂贵而复杂的处理。
如上所述,当前的航空器机翼至机身连接方法既耗时,成本也高,而且大量的紧固系统带来的附加重量降低了航空器的性能和燃油效率。因此,需要有一种用于将航空器机翼连接至机体的新方法和系统,其能降低工作时间,减少结构加强。正是出于这一目的,并基于其他的考虑做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内容是对本发明概念的简述,以下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将加以详细描述。本发明内容并非用于限定权利要求主题的范围。
本公开的航空器包括:航空器机体,其包括位于该航空器机体的外侧构件上的机身蒙皮;翼盒,其延伸通过所述航空器机体的构件,该翼盒是闭合的且能被加压。至少一对附接构件和附接连接构件固定地附接至翼盒外表面以及机身蒙皮。
本公开的用于航空器的附接设备包括航空器机体和翼盒,该航空器机体包括位于其外侧构件上的多个机体框架构件,该翼盒延伸通过所述航空器机体的构件。所述附接设备包括固定地附接至翼盒外表面的至少一对附接构件和附接连接构件。所述附接构件包括:上延伸突出部,其容纳所述航空器机体的所述外侧构件;下延伸构件,其容纳所述中央翼盒的所述表面的所述外侧构件;以及内侧延伸突出部,其容纳连接至所述翼盒的内侧外表面的所述附接连接构件。多个紧固件,其将所述航空器机体固定地附接至所述附接构件和附接连接构件,从而将所述航空器机体固定至所述翼盒。
本公开的用于组装航空器的方法包括:构建翼盒;构建待连接至所述翼盒的航空器机体;将至少一个附接构件附接至所述翼盒的外表面或所述航空器机体的外侧构件二者中的至少一者;对齐所述航空器机体,以固定地附接至所述翼盒;以及借助于所述至少一个附接构件通过紧固件将所述航空器机体紧固至所述翼盒。
可独立于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或者与其他的实施方式相组合地实现所述的特征、功能和优点,其详细情况可参见以下描述和附图。
附图说明
从以下详细说明和附图中将更加全面地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文公开实施方式的具有连接至航空器主体的机翼构件的航空器的俯视等轴测图;
图2为局部剖切等轴测图,其示出了连接至翼盒和机身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单件式附接构件;
图3为前视或后视的局部剖切图,其示出了图2的连接至翼盒和机身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单件式附接构件;
图4为局部剖切等轴测图,其示出了连接至翼盒和机身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二件式附接构件;
图5为前视或后视的局部剖切图,其示出了图4所示的连接至翼盒和机身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二件式附接构件;
图6为分解等轴测图,其示出了图4至图5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二件式附接构件,其处于连接至翼盒和机身的过程中;
图7为逻辑流程图,其示出了将机翼组件附接至航空器机体的方法;以及
图8为逻辑流程图,其示出了加载处于着陆状态和飞行状态的航空器机体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描述了用于将航空器机翼高效附接到航空器机体上的各种方法和系统。如以下将要更加详细描述的那样,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无需采用任何穿过机翼组件的紧固装置,即可通过紧固件将航空器机翼附接到航空器机体上,从而使航空器机体与机翼组件附接。以下描述以及附图1至附图8对其进行了详细说明,从而可充分理解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然而,为了简洁明了起见,本公开将不描述通常与航空器机翼、机体和航空器结构相关的公知结构和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波音公司;,未经波音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449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