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工晶体,尤其是睫状肌人工晶体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80044501.3 申请日: 2013-08-21
公开(公告)号: CN104797214B 公开(公告)日: 2017-05-17
发明(设计)人: 约瑟夫·扬森 申请(专利权)人: 拜奥林内克公司
主分类号: A61F2/16 分类号: A61F2/16
代理公司: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0 代理人: 武晨燕,张颖玲
地址: 德国***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人工 晶体 尤其是 睫状肌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人工晶体,尤其是睫状肌人工晶体,其至少包含光学部和支撑袢。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人工晶体的植入工艺,其至少包含光学部和支撑袢以及填充体。最后,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晶体,其至少包含光学部、支撑袢、以及至少在光学部分加以使用的填充体。

所谓的视力调节指的是眼睛屈光力的动态调节。视近物时,天然晶状体处于球状、未变形和无负荷状态,其不会承受任何作用力。期间睫状肌绷紧,对中收缩,悬韧带放松。如果睫状肌放松(远调节),则悬韧带绷紧,眼囊袋通过其赤道部在径向方向收紧。眼囊袋借此向晶体施加轴向压力,晶体从而形成一个略微弯曲的椭圆形,由此实现远方视物。睫状肌收缩时(近调节),晶体凭借其自有弹性返回其原本的球形,同时屈光力增加。在近视物和远视物之间,睫状肌和晶体的直径以及晶体厚度会各变化大约0.5mm。随着年岁的增长,晶体的弹性会逐渐衰退,最终导致老花眼(老视眼)。需通过佩戴眼镜来进行矫正。

另一个尤为严重、且发展缓慢的衰老现象便是白内障,该疾病会导致晶状体浑浊。白内障会致使眼睛的眩光敏感度增加,对色彩的感知力降低。严重白内障只能通过手术方法治疗。为此首先需要利用超声波打碎并抽出晶体,然后通过一个小切口经由角膜将人工、通常是卷曲的人工晶体注射至已打开的囊袋。

根据现有技术水平而广为人知的人工晶体便是单焦点晶体,其只含有一个焦点。利用所谓的支撑袢,人工晶体光学部在囊袋中的位置通常居中。非球面光学部通过避免散射光增强对比视物和夜间视物能力,而人工晶体则通过特殊的UV过滤器保护视网膜。具有高折光系数的材料还有另一优势,那便是在折光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可针对更微小的切口制作更为纤薄的光学部或人工晶体。更微小的切口无需用线缝合。此外,术后出现角膜翘曲(散光)的概率也大幅降低。

依据现有技术水平,双焦点和多焦点晶体也同样为人熟知。多焦点晶体的缺点在于显著降低的对比视物能力和更为严重的眩光敏感度。

使用人工晶体最常见的并发症便是术后白内障。这主要由于残余或再生性晶状体上皮病态增生,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遗留在囊袋内。白内障需要采用激光疗法,可能会引致若干并发症。不含任何皱折地放松后囊被认作是可行有效的白内障预防方法。

尽管实施了大量试验,但目前为止仍未成功地长时间重建屈光矫正充足的视力调节机构。

重建视力调节机构的常见理念参见人工晶体的囊袋内植入(“囊袋人工晶体”)。

为此存在两种主要理念,一种是符合所谓的“光学位移原理”的人工晶体,另一种是采用液态或粘性材料实行晶状体囊袋再填充(“晶体再填充”)。然而由于各种问题,晶状体囊袋再填充无法实施。

根据光学位移原理,会有一个或两个光学部沿人工晶体的光轴移动。然而仅仅在光轴上移动光学部却无法达到理想的调节效果,因为移动路径受限。

此外,不必植入囊袋,且支撑袢直接接触睫状肌的人工晶体同样也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所谓的睫状肌人工晶体)。为了完成植入,首先需要移除囊袋,或至少在完成植入以后部分地位于人工晶体后方。这种人工晶体可以植入人眼后房的睫状沟内,或固定于睫状肌或巩膜。

相较于囊袋人工晶体,睫状肌人工晶体的主要优势在于明显更强的力传导潜力,由于直接接触睫状肌,人工晶体的调节性能也将显著提升。

例如US 4892543中公布了一种睫状肌人工晶体,其中的2个U型袢支臂仅会在极小范围内接触睫状肌,从而只能实现有限的径向力传输。

另一个例子便是DE 10346024A1中所描述的,使用一个间隔环支撑并集中人工晶体,间隔环成型于睫状沟内或睫状肌周围。这一结构仅仅实现了位移,不会改变光学部的形态。

US 2009/0012609A1中却介绍了一个睫状肌人工晶体实施例,其中光学部的厚度以及曲度都会发生改变。但由于上述同样原因,充足的径向力传输同样无法实现。

当前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晶体,其能够实现一个或多个人工晶体光学部的对称变形,以及这些光学部在其光轴上的相对位移,从而获取充足的屈光矫正。

根据权利要求1,人工晶体解决了这一问题,本发明规定了支撑袢由多个袢元件组成,其主要和光学部呈等角连接,其中

a)袢元件拥有一个在俯视图中主要为梯形的分区,两个相邻袢元件的基块在至光学部的过渡区域彼此相连,且

b)在梯形分区远离光学部的一侧,袢元件各拥有一个部分环形的袢环段,此时两个相邻袢元件的袢环段在无负荷的状态下彼此略微间隔。

借此在两个相邻袢元件之间形成了一个主要呈饼状或线状的凹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拜奥林内克公司,未经拜奥林内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445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