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酸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80039033.0 | 申请日: | 2013-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7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野上达弘;笠原伸元;高杉翼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12P7/40 | 分类号: | C12P7/4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胡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酸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酸的制造方法,详细而言,涉及从发酵液中高效地提取利用发酵生产的有机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酸、如乳酸、琥珀酸等被用于医药、农药、化妆品等各种用途。作为有机酸的制造方法,自古以来使用发酵法。一般而言,由于有机酸生产菌生产的有机酸导致发酵抑制,大多在发酵液中加入碱一边调整至pH中性附近一边进行发酵。在该情况下,将有机酸作为pH调整剂的盐进行回收。例如,乳酸可作为乳酸铵,利用无机酸和烷基胺进行提取(专利文献1)。但是,由于这样的pH调整操作繁杂,还需要从有机酸盐回到有机酸的工序,因而制造成本高。
于是,提出了使用将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发酵的、赋予了耐酸性的菌,如耐酸性微生物作为宿主的转化体来进行发酵(专利文献2)。
在该情况下,可将有机酸以酸的形态进行回收。作为该回收方法,已知例如用非水溶性胺与非水溶性有机酸的混合物进行提取的方法(专利文献3),用含氧饱和杂环式化合物进行提取的方法(专利文献4),用与水共沸的溶剂进行提取的方法(专利文献5)。在第1种方法中,为了将提取和反提取设为相同温度,需要使用非水溶性有机酸。而且,由于必须限定该有机酸和胺的混合比例的范围,且该范围必须根据所制造的有机酸进行变更,因此不实际。第2种方法中,作为含氧饱和杂环式化合物可使用四氢呋喃等,但这样的亲水性溶剂也会提取发酵液中所含的有机酸以外的亲水性物质。在第3种方法中,作为与水共沸的溶剂,例如可使用甲醇、乙醇等低级醇,但在纯化工序中必须大量去除这些提取用醇,并且还存在酯化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表2010-539911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1/021629号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公昭59-4037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平8-337552号公报
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第2007/114017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于是,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发酵工序中无需耗费pH调整的工时、不存在上述各种问题、可以高效地回收作为目的物的有机酸的有机酸的制造方法。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即,本发明为下述[1]~[11]所述的有机酸的制造方法:
[1]一种有机酸的制造方法,包括通过发酵生产有机酸,得到pH为1~5的含有机酸粗液的第1工序;以及用含酯化合物的提取介质从所述第1工序所得到的含有机酸粗液中提取该有机酸,得到含有所述有机酸的提取液(1)的第2工序。
[2]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酯化合物为碳数10~30的二酯化合物。
[3]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二酯化合物为脂肪族二羧酸的二烷基酯。
[4]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二酯化合物为选自富马酸双(2-乙基己基)酯、癸二酸双(2-乙基己基)酯、衣康酸双(2-乙基己基)酯、壬二酸双(2-乙基己基)酯、以及马来酸双(2-乙基己基)酯的二酯化合物。
[5]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提取介质还含有烷基胺化合物。
[6]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烷基胺化合物为碳数15~39的三烷基胺。
[7]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三烷基胺为选自三己基胺、三辛基胺、三癸基胺、以及三(十二烷基)胺的三烷基胺。
[8]如[5]~[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提取介质中的烷基胺化合物/酯化合物的体积比为0.6/1~9/1。
[9]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使用水从所述提取液(1)提取所述有机酸,得到含有所述有机酸的提取液(2)的第3工序。
[10]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3工序在60~90℃下进行。
[11]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2工序在0~40℃下进行。
发明效果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则不需要在发酵工序中进行pH调整。此外,通过酯化合物和烷基胺化合物的组合,可选择性地、高效地得到有机酸。即,可几乎不提取发酵液中的成分(尤其是葡萄糖)地以简便的操作选择性地得到有机酸。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发酵指利用微生物生产目的化合物(有机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硝子株式会社,未经旭硝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390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炉喷吹煤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增强转基因植物中的蛋白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