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空丝膜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35812.3 | 申请日: | 2013-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949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金井大昌;板仓纯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D63/02 | 分类号: | B01D63/02;B01D6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朱美红,李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空 模组 | ||
1.一种中空丝膜模组,所述中空丝膜模组具有筒状壳体、中空丝膜束以及整流筒,所述筒状壳体在侧面上至少具有1个喷嘴,所述中空丝膜束装备在该筒状壳体内,所述整流筒设在上述喷嘴的至少1个喷嘴与上述中空丝膜束的外周之间且具有多个整流孔;上述中空丝膜束由一端被开口而另一端被封闭的多根中空丝膜、或者两端被开口的U字状的至少1根中空丝膜构成;所述中空丝膜模组具有中空丝膜开口端部固定部件,所述中空丝膜开口端部固定部件将上述各中空丝膜的上述被开口的端部固定;上述中空丝膜开口端部固定部件的侧周面被接合在上述筒状壳体的内周面上,上述各中空丝膜将上述中空丝膜开口端部固定部件贯通,上述各开口位于上述中空丝膜开口端部固定部件的外侧表面,所述外侧表面位于上述筒状壳体的外方,上述整流筒固定在上述中空丝膜开口端部固定部件上,所述中空丝膜模组的特征在于,
上述整流筒具有大内径部且在上述整流筒的轴向的至少一部分处具有小内径部,所述小内径部具有比上述大内径部的内径小的内径;上述中空丝膜开口端部固定部件的与上述外侧表面相反侧的内侧表面位于上述整流筒的上述小内径部,所述内侧表面位于上述筒状壳体的内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丝膜模组,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空丝膜束由上述一端被开口而另一端被封闭的多根中空丝膜构成,并且上述各中空丝膜的上述被封闭的端部被固定在中空丝膜封闭端部固定部件上,该中空丝膜封闭端部固定部件的侧周面被接合在上述筒状壳体的内周面,而具有上述中空丝膜封闭端部固定部件的内侧表面和上述中空丝膜封闭端部固定部件的外侧表面,所述内侧表面位于上述筒状壳体的内方,所述外侧表面位于上述筒状壳体的外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丝膜模组,其特征在于,
上述小内径部的从上述中空丝膜开口端部固定部件的上述内侧表面朝向上述大内径部侧的上述筒状壳体的轴向上的长度处于3mm至40mm的范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丝膜模组,其特征在于,
上述整流筒当设上述小内径部的横截面积为SA、上述大内径部的横截面积为LA时,它们的比满足0.6≤SA/LA≤0.9的关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丝膜模组,其特征在于,
上述整流筒上的上述多个整流孔的全部设在上述大内径部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空丝膜模组,其特征在于,
上述整流筒在上述小内径部与上述大内径部之间,具有内径长变迁区间,所述内径长变迁区间在上述筒状壳体的轴向上从满足上述小内径部的上述横截面积SA的内径向满足上述大内径部的横截面积LA的内径变化。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空丝膜模组,其特征在于,
上述整流筒在设上述大内径部的内径为LD、上述小内径部的内径为SD、上述中空丝膜开口端部固定部件的上述内侧表面与上述中空丝膜封闭端部固定部件的内侧表面之间的中空丝膜长度为FL、上述中空丝膜开口端部固定部件的上述内侧表面与上述中空丝膜封闭端部固定部件的内侧表面之间的上述筒状壳体的轴向上的距离为CL时,满足(LD-SD)>(FL-CL)/2的关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丝膜模组,其特征在于,
位于上述小内径部的上述中空丝膜束的中空丝膜的填充率处于30%至80%的范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丝膜模组,其特征在于,
形成有上述小内径部的部分处的上述整流筒的外径比形成有上述大内径部的上述整流筒的外径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株式会社,未经东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3581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