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终端及皮肤特性测定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35647.1 | 申请日: | 2013-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090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池本浩一;北村浩一;日比野靖宏;宫武岳洋;梶本刚志;今野文靖;武田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A61B5/00;H04M1/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刘文海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 终端 皮肤 特性 测定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测定皮肤特性的便携电话、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计算机、移动办公设备、电子词典、台式计算机、游戏机等便携终端及皮肤特性测定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设有对皮肤的水分、皮脂进行测定的传感器的便携型测定器和连接有该便携型测定器的数据通信用便携终端。便携型测定器是与数据通信用便携终端独立的设备,与数据通信用便携终端远隔地测定皮肤的特性。
专利文献2公开了设有接收使用者的皮肤的湿度信息的接收机构的便携电话。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1991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182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便携终端具备壳体、具有隔着壳体的前表面露出的显示面的显示部、收容于壳体的内部的皮肤特性测定传感器。皮肤特性测定传感器具有设于壳体的前表面的测定部。
该便携终端容易携带,容易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便携终端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便携终端的皮肤特性测定传感器的框图。
图3A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便携终端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3B是实施方式1的另一便携终端1A的立体图。
图4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便携终端的立体图。
图4B是实施方式2的便携终端的示意剖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2的另一便携终端的立体图。
图6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便携终端的立体图。
图6B是实施方式3的便携终端的立体图。
图7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便携终端的立体图。
图7B是实施方式4的便携终端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便携终端的立体图。
图9是实施方式5的便携终端的皮肤特性测定传感器的框图。
图10是实施方式5的便携终端的传感器的一部分的电路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便携终端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方式5的另一便携终端的立体图。
图13是实施方式5的便携终端的示意剖视图。
图14A是实施方式5的又一便携终端的立体图。
图14B是图14A所示的便携终端的立体图。
图15A是实施方式5的再一便携终端的立体图。
图15B是图15A所示的便携终端的立体图。
图16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便携终端的立体图。
图16B是实施方式6的便携终端的立体图。
图17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便携终端的立体图。
图17B是实施方式7的便携终端的立体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便携终端的立体图。
图19是实施方式8的便携终端的电路框图。
图20是实施方式8的便携终端的耳机插孔的示意图。
图21是实施方式8的便携终端的皮肤特性测定器的俯视图。
图22是实施方式8的便携终端的耳机的插头的俯视图。
图23是实施方式8的便携终端的皮肤特性测定器的框图。
图24是实施方式8的皮肤特性测定器的电路图。
图25是表示实施方式8的便携终端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26是实施方式8的便携终端的侧视图。
图27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便携终端的侧视图。
图27B是实施方式9的便携终端的侧视图。
图2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便携终端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便携终端1的立体图。实施方式1的便携终端1是被称作所谓的智能电话的高功能型的便携电话机。
便携终端1除了能利用于电话通信、收发邮件等双向的数据通信以外,还能利用于对媒介进行再现、存储或浏览万维网的用途。便携终端1对于无线通信及有线通信均能应对。
如图1所示,便携终端1具备壳体2、收容于壳体2的内部的显示部3、皮肤特性测定传感器4。壳体2具有开口部,且具有覆盖该开口部的表面板5。壳体2具有作为表面板5的表面的前表面2A和前表面2A的相反侧的背面2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356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样本自适应偏移(SAO)译码
- 下一篇:用于混合通信网络的地址解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