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黄疸计以及黄疸计的输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80034787.7 | 申请日: | 2013-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947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八代武大;馆田典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胡金珑;薛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黄疸 以及 输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黄疸计以及其输出方法,尤其涉及能够输出与测定对象中的治疗相关的治疗信息的黄疸计以及其输出方法。
背景技术
黄疸是因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的分解而产生的胆红素因某种障碍没有从活体中被排出,血液成为高胆红素血症,该高胆红素血症的血中的胆红素沉积在活体组织中从而活体组织黄染,而出现的疾病。该胆红素与弹性纤维(弾性線維)的亲和性高,因此沉积在弹性纤维丰富的皮肤、巩膜(強膜)以及血管等。此外,胚胎期的胎儿由于胎盘的氧气交换没有肺的氧气交换效率高,因此为了补充不足的氧气,其红血球数与成人相比多1.5倍至2倍左右。若从出生起能够进行肺呼吸,则血中的红血球成为过量,多余的红血球被分解。因此,新生儿由于这样的生理现象而成为黄疸,该黄疸称为新生儿黄疸。
该新生儿黄疸有时会发展为重症,存在对新生儿的生命和脑的发育带来重大影响的危险性。因此,新生儿黄疸需要在早期适当地发现,并且进行治疗。黄疸症状的强度(黄疸的程度)的准确的判定应对血中的胆红素值进行测定,但从所有的新生儿采血并进行测定是困难的,尚不现实。
因此,以往开发了用于测定黄疸的程度的黄疸计,例如公开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等中。这些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黄疸计是基于如下现象来测定黄疸的程度的设备:相对于长波长侧的光,短波长侧的光更多地被沉积在皮下组织的胆红素吸收。更具体而言,在这些各文献所公开的黄疸计中,利用了朗伯-比尔定律(ランバードベールの法則),首先光从黄疸计被入射到皮肤。该入射光在皮下组织中的胆红素沉积着的脂肪层等中散射,其后方散射光从皮肤表面射出,在黄疸计中被受光。黄疸计根据其后方散射光,分别求出胆红素的吸光系数相对大的第1波长以及其吸光系数相对小的第2波长中的光量,根据这些光量之差来测定在皮下组织中沉积着的胆红素浓度。这样的光学式的黄疸计是非侵袭的,且具有能够在比较短时间得到测定结果的优点。
然而,若黄疸出现且判断为需要治疗,则作为其治疗法,例如为了分解血中的胆红素并且使其易溶于水,进行对患者照射光线的光线疗法等的治疗。
上述光学式的黄疸计通过测定沉积于皮下组织的胆红素浓度来估计血中胆红素浓度,间接地求出了血中胆红素浓度。因此,血中胆红素浓度和所述光学式的黄疸计的测定结果的关系,根据治疗的有无而不同。因此,需要根据所述治疗的有无,对上述光学式的黄疸计的测定结果进行区别。以往,治疗的有无通过确认病历本或按每个患者记载的记录而进行,存在如费工夫、烦琐那样的不便。
此外,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黄疸计具备第1以及第2显示模式。所述第1显示模式是直接显示根据第1以及第2波长的光的反射率计算出的光学浓度差对应值的模式,所述第2显示模式是将该光学浓度差对应值换算为血清胆红素浓度而显示换算值的模式,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关于治疗的有无的显示,既没有公开也没有暗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平4-127035号公报(专利第2943294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0-2793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疸计以及黄疸计的输出方法,能够输出与测定对象中的治疗相关的治疗信息。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黄疸计以及黄疸计的输出方法中,在与治疗相关的治疗信息被存储于存储部,且对测定结果的黄疸的程度进行输出情况下,存储于所述存储部的所述治疗信息也与所述黄疸的程度一并从输出部进行输出。
根据下面的详细的记载和附图,能够明白上述以及其他的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黄疸计的外观结构的六面视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黄疸计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黄疸计的电结构的方框图。
图4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黄疸计中的测定对象信息存储部中所存储的测定对象信息的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黄疸计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黄疸计中的输出部上所显示的显示画面的图。
图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黄疸计中的输出部上所显示的其他的显示画面的图。
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黄疸计的正面外观的正面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未经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347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缝线的无结修复
- 下一篇:引导管、引导装置及引导装置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