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组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33055.6 | 申请日: | 201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960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八田健太郎;坂本涼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10/4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组。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搭载在混合动力汽车或者电动汽车这样的电动车上的蓄电池,公知有使多个电池模块组合起来构成的电池组。各个电池模块是通过将1个或者多个作为最小单位的电池元件的单电池连接起来构成的,例如作为单电池,使用锂离子二次电池等。在这样的电池组中,具有用于将单电池彼此电连接或者将电池模块彼此电连接的母线。
然而,在这样的电池组中使用如下方法:为了监测伴随充放电时的发热引起的温度上升等,通过使用温度检测元件检测母线的温度,而等价地检测出该电池组的温度。
此外,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在配置于车辆电气安装件和蓄电池端子之间的母线上设置有用于检测蓄电池温度的温度检测元件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724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存在如下问题:因为在母线上也被赋予由电流的流动引起的焦耳热,因此,根据该被赋予的热的程度,其将会成为干扰,而使电池组的温度的检测精度下降。
本发明是鉴于该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在该电池组中,利用温度检测元件进行温度检测的性能出色。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该课题,本发明的电池组具有多个电池单元,该电池单元在一个边具有分别供电流流动的正极侧的电极构件和负极侧的电极构件这两者。并且具有:母线,其通过将电极构件分别接合起来而使电池单元彼此电连接;母线延长部,其自母线延伸出,与母线一体地形成。该母线延长部配置成自相邻的电极构件间的范围离开,并且设置有用于检测电池单元的温度的温度检测元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电池组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单电池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单电池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放大表示单电池单元的输出端子的周围的立体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母线延长部的形态的说明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母线中的电流的流动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的立体图。电池组1作为电动汽车等电动车的蓄电池来使用,该电池组1构成为将多个电池模块10排列而成的电池模块组。在图1中,作为电池模块组,示出了将4个电池模块10组合起来的状态。
构成电池组1的各电池模块10使用3个外部母线65、75、85进行电连接。具体而言,各电池模块10所具有的各个外部输出正极端子60利用外部母线65彼此相连接,各电池模块10所具有的外部输出负极端子70利用外部母线75彼此相连接。还有,各电池模块10所具有的电压检测用端子80利用外部母线85彼此相连接。
各个电池模块10具有壳体20和收容在该壳体20内的单电池单元30(参照 图2)。
该壳体20具有上部开口的箱状的下壳体21和将下壳体21的开口封闭的上壳体22,在将单电池单元30收容在内部的状态下,将上壳体22组装于下壳体21。另外,从该壳体20的规定部位使作为3个输出端子的外部输出正极端子60、外部输出负极端子70以及电压检测用端子80分别向外部如所希望那样暴露出来。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单电池单元30的立体图。单电池单元30具有:多个单电池40、间隔物50以及3个输出端子(外部输出正极端子60、外部输出负极端子70以及电压检测用端子80)。在同一附图所示的例子中,单电池单元30是包含4个单电池40的结构,各个单电池40在其厚度方向上进行层叠。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单电池40的结构的立体图。各个单电池40主要由电极层叠体和用于收容该电极层叠体的外壳构件41构成。作为单电池40,例如能够使用锂离子二次电池。
电极层叠体是隔着隔膜将正极板和负极板交替层叠而构成的。正极板是在片状的正极集电体的两面(或者单面)涂覆正极活性物质而成的,且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负极板是在片状的负极集电体的两面(或者单面)涂覆负极活性物质而成的,且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隔膜是作为离子透过性的绝缘层发挥功能的板件,且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330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料电池系统及其运转方法
- 下一篇: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