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位治疗仪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32720.X | 申请日: | 2013-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949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小川幸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白寿生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N1/10 | 分类号: | A61N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谢顺星;张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位 治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电场进行治疗的电位治疗仪,尤其涉及一种能够确保人体安全的同时,给予人体治疗感的电位治疗仪。
背景技术
电位治疗仪是对与大地绝缘的人体施与高电位,利用形成在人体周围的电场带来的生物刺激作用来进行治疗的装置。也就是说,电位治疗仪通过对与人体和对置电极施加交流电压而生成的电位差,在人体周围形成电场。作为这样的电场的形成方法,有将人体设为高电位并将对置电极接地的方法、将人体接地并将对置电极设为高电位的方法,以及将人体设为高电位并将相对电极设为反相位的高电位的方法。
作为将人体设为高电位的方法,有如下方法,即在被治疗者坐在椅子上时放脚的踏板(脚踏台)上具备脚部电极,将脚部电极设为高电位,在被治疗者的人体与其周围壁部或对置电极之间形成电场(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另外,为了防止被治疗者受到电击,作为将人体接地的方法,有如下方法,例如,将脚部电极接地(作为接地电极),并将与其对置的头部电极或者座位部电极设为高电位,从而在人体与各电极之间形成电场(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平成5-12340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2002-1774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由于被治疗者成为高电位,因此在与其他人或壁部等周围物体接触的情况下,会有受到电击,并对该电击感到不适。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中,将被治疗者保持为接地电位,可以防止上述电击,但存在由于与周围物体的电位差消失而导致由交流高电压产生的刺激感/治疗感消失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位治疗仪,能够防止被治疗者受到电击,消除被治疗者的不适感,同时容易得到由交流高电压而产生的刺激感/治疗感。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涉及一种电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通过将被治疗者置于电场内进行治疗,具有相对被治疗者分离配置的主电极、以被治疗者接触的状态配置的第一接触电极及第二接触电极、将商用电源电压升压并对这些电极供给规定的交流电压的电压产生装置,通过所述电压产生装置对所述主电极施加交流电压,通过所述电压产生装置分别对所述第一接触电极及所述第二接触电极施加交流电压,通过所述两个接触电极间产生的电位差使微弱电流在被治疗者身上流动,使对所述第一接触电极和所述第二接触电极施加的交流电压的相位设为反相位。
根据本发明,通过第一接触电极与第二接触电极,使微弱电流在被治疗者的人体上流动。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涉及一种电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通过将被治疗者置于电场内进行治疗的电位治疗仪,具有相对被治疗者分离配置的主电极、以被治疗者接触的状态配置的第一接触电极及第二接触电极、将商用电源电压升压并对这些电极供给规定的交流电压的电压产生装置,通过所述电压产生装置对所述主电极施加治疗用的交流电压,通过所述电压产生装置对所述第一接触电极及所述第二接触电极分别施加交流电压,通过所述两个接触电极间产生的电位差使微弱电流在被治疗者身上流动,使对所述第一接触电极和所述第二接触电极施加的交流电压的相位设为同相位,同时使对所述主电极施加的交流电压与对所述两个接触电极施加的交流电压的相位设为反相位,对所述第一接触电极施加的交流电压设定为正峰值大于负峰值,对所述第二接触电极施加的交流电压设定为负峰值大于正峰值。
(三)有益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及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对第一接触电极与第二接触电极施加交流电压,不将被治疗者的人体设为高电位,因此即使被治疗者与墙壁或其他接地状态的物体接触也几乎不会感到电击。另外,由于通过对两个接触电极施加的交流电压的电位差,使微弱电流在人体身体上流动,因此被治疗者通过感受其能够容易明白处于治疗状态。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不使被治疗者人体设为高电位,并且对两个接触电极施加的交流电压的相位为反相位,因此人体电位为“零”。也就是说,即使被治疗者与壁部或其他接地状态的物体接触也完全不会感到电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白寿生科学研究所,未经株式会社白寿生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327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不同功能属性面的纳米结构
- 下一篇:色满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