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32187.7 | 申请日: | 2013-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704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中门正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瑞光 |
主分类号: | A61F13/15 | 分类号: | A61F13/15;A61F13/49;A61F13/53;B29C65/0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刘建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性 物品 制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吸收体液的多个粒状体(以下,仅称为“粒状体”。)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提出了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在该制造方法中,在基材片上以规定的图案吸引并配置由超吸水性树脂构成的所述粒状体,在所述基材片与另一个基材片之间夹住所述粒状体,在不存在粒状体的部位对所述基材片彼此进行超声波接合(专利文献1)。
通过利用超声波接合将所述基材片彼此接合,从而不需要使用粘合剂。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2008-507384W
但是,在超声波接合中,在进行接合时,若粒状体咬入到支承体的突起部与焊头之间,则会发生接合不良,无法获得所期望的接合状态、接合强度。另外,在这样的情况下,存在对焊头、支承体等的装配造成负面影响的顾虑。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该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抑制粒状体咬入到支承体的突起部与焊头之间,从而容易获得所期望的接合状态、接合强度。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在两张相互面对的透液性的无纺布之间具有吸收体液的多个粒状体,所述制造装置具备:
支承辊,其在两张所述无纺布重叠的状态下搬运两张所述无纺布;
多个突起部,其形成于所述支承辊,且朝向所述支承辊的径向的外侧突出;以及
焊头,其进行超声波振动,从而在该焊头与所述多个突起部的各个突起部之间将两张所述无纺布接合,形成接合部,
所述支承辊界定至少一个吸引孔与突条,
为了搬运所述无纺布、并且抑制所述粒状体配置于所述突起部上的无纺布,所述至少一个吸引孔通过所述无纺布将第一空气与所述粒状体以及所述无纺布一并吸引,
所述突条设置在所述多个突起部与所述吸引孔之间,朝向所述支承辊的径向外侧突出,且该突条的突出高度比所述突起部的突出高度低,并且该突条沿着所述吸引孔的外周延伸。
根据本发明,所述突条的突出高度设定为比所述突起部的突出高度低,因此,两张所述无纺布中的被吸附保持于所述支承辊而与该支承辊相接的无纺布从所述突起部朝向所述突条向斜下方倾斜。由此,在进行超声波敷时,在所述突起部与所述突条之间,形成被倾斜的所述无纺布与所述支承辊包围的空间。
因此,在进行超声波熔敷时,即便在所述突起部的附近,所述粒状体残留在所述无纺布上,与所述支承辊相接的无纺布以及所述粒状体能够与所述无纺布一并朝向所述突起部与突条之间的空间退让,不存在所述粒状体咬入到所述支承辊的突起部与焊头之间的顾虑。
在本发明中,吸收性物品在一次性尿布、短裤的半成品即吸收性主体、吸收性芯的部分之外,还包括女性用生理用品、吸收垫等。另外,无纺布具有透液性以及通气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穿着物品的俯视图。
图2是吸收性物品的分解立体图。
图3A是该吸收性物品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3B是其剖视图,图3C是两张无纺布在低强度接合部相互分离的状态的吸收性物品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该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支承辊的一例的局部剖视的纵剖视图。
图6A是将该支承辊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展开为平面而示出的展开图,图6B是形成该支承辊的外周部的环的纵剖视图。
图7A以及图7B是放大示出该支承辊的局部的展开图。
图8是放大示出支承体的剖视图。
图9A是进一步放大示出支承体的一个突起部的剖视图,图9B是示出突条的另一例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承辊在所述突条与所述多个突起部之间界定沿着所述突条延伸的槽。
在这种情况下,在进行超声波熔敷时,所述粒状体以及与所述支承辊相接的无纺布容易向所述槽退让。
更优选的是,所述突条设置为环状,以便包围所述吸引孔的整周。
在所述突条呈环状的情况下,利用被所述吸引孔吸引的空气的吸引力,使两张所述无纺布中的与所述支承辊相接的无纺布与所述突条容易接触。
在本发明中,“环状”是指,不仅包括所述突条完全相连的情况、还包括所述突条断续地形成在所述吸引孔的周围的情况的概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瑞光,未经株式会社瑞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321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广告系统
- 下一篇:文本复制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