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凹陷的轨道座的铁轨紧固夹和垫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31037.4 | 申请日: | 2013-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409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8 |
发明(设计)人: | 克里斯多夫·加德纳;斯蒂芬·约翰·考克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多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9/30 | 分类号: | E01B9/30;E01B9/6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谢顺星,张晶 |
地址: | 英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凹陷 轨道 铁轨 紧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凹陷的轨道座的铁轨紧固夹和铁轨垫。
背景技术
凹陷的轨道座(railseat)是在混凝土轨道枕木的顶面内的用于接收铁轨底部(foot)的横向凹槽(通道)。各铁轨夹锚定装置(肩部)被设置在凹槽的任一侧,用于保持支撑在轨道底部上的弹性的铁轨紧固夹。这种铁轨紧固夹的一个例子从GB1510224中已知,其是在平行于轨道的纵向轴线方向上被驱动到轨道底部上的类型的夹子。
铁轨紧固夹是已知的,例如从EP0619852A的图1A和EP1987201A图1B中所示,其被设计成相对于导轨的纵向轴线被横向驱动到轨道底部。这种夹子的一个优点是,它们可以更容易被自动机械所驱动。一种类型的自动夹子驱动机械具有设置在一定高度的叶片,以便当它们扫过时与夹子的后拱部(根部)接触,但是不碰到枕木表面或锚定装置的任何部分。
发明内容
理想的是提供一种铁轨紧固夹,其可以被上述类型的自动夹子驱动机械横向驱动到凹陷的轨道座中的铁轨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弹性的铁轨紧固夹,其用于将铁轨紧固到下面的地基上,夹子可以从非工作配置被偏转到至少一个工作配置,其中夹子的趾部支撑在铁轨上,夹子由弹性材料型的杆制成,从而其从杆的一端到另一端首先具有基本直线的第一部分,然后是基本弯曲的第二部分,然后是第三部分,然后是基本U形并形成夹子的趾部的第四部分,然后是第五部分,然后是基本弯曲的第六部分,和最后是基本直线的第七部分,所述夹子的第一和第七部分形成腿部,当夹子处于其非工作配置时,其的纵向轴线基本上位于第一平面中,并且当从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的方向观察夹子时,所述第三和第五部分出现在第一和第七部分之间,其中,当所述夹子处于其非工作配置中时,第二和第六部分基本上远离第一平面并且在所述第一平面的上方延伸,第三和第五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朝向并且在所述第一平面的上方延伸,使得第三和第五部分的纵向轴线基本上位于与第一平面不同的第二平面内,该第二平面与第一平面以第一锐角α相交,第四部分基本上在第一平面内或其下方延伸,使得第四部分的纵向轴线基本上位于第三平面内,第三平面不同于所述第二平面且与所述第一平面以第二锐角β相交,其中0°≤β<α。
在夹子的一个实施例中,基本上第三和第五部分的所有部分朝向第一平面并且在第一平面的上方延伸。
在夹子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15°≤a≤45°并且0°<β≤20°,使得0°≤β<α。
由于其形状,体现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夹子可被用于紧固位于凹陷的轨道座中的轨道,并且能够被上述自动机械横向驱动到轨道底部。
当轨道被安置在凹陷的轨道座中时,轨道底部的边缘抵靠通常沿通道的整个长度延伸的各电绝缘的磨损件(侧柱绝缘体),也就是横跨枕木表面的整个宽度。所述侧柱绝缘体通常包括L形截面构件,L的一部分位于枕木的顶面,L的另一部分朝向轨道座凹槽的底板向轨道座凹槽的侧壁向下延伸。一种铁轨垫,其包括弹性材料的板,其用于在轨道底部和底层枕木之间提供缓冲,该铁轨垫设置在轨道座凹槽的底部上,通常使得侧柱绝缘体的端部位于所述垫的下方。
一些凹陷的轨道座设置有具有槽状结构的垫,其中电绝缘材料的直立部作为用于将锚定装置与轨道绝缘的侧柱绝缘体并且沿其整个长度附接到轨道座部,以便形成通道。然而,这样的垫能受到纵向迁移的问题,即当上方的轨道在铁路交通的通道下移动时,垫沿枕木表面移动。
不同形式的轨道缓冲垫从EP1987201A中已知,其中垫的轨道座部沿着其相对的边缘的中心部分一体地形成有侧柱绝缘体。所述垫具有连接到轨道座部的角部的部分,角部从该部分横向延伸以提供耳部,用于接收锚定装置的前部的凹槽被限定在耳部之间。耳部是为了克服垫的纵向迁移的问题而设置的。然而,由于耳部,这样的垫不能用在凹陷的轨道座中。
理想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整体侧柱绝缘体的轨道垫,其可以用于凹陷的轨道座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多尔有限公司,未经潘多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310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