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及包含该物质的锂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28876.0 | 申请日: | 2013-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353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姜允雅;金帝映;李龙珠;林振炯;郑薰;金起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LG化学 |
主分类号: | H01M4/38 | 分类号: | H01M4/38;H01M4/60;H01M4/13;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19 | 代理人: | 金龙河,穆德骏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负极 活性 物质 包含 | ||
1.一种负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包括:
(a)芯,包含选自由硅、镍、锗及钛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非碳类物质;以及
(b)有机聚合物涂敷层,形成于所述芯的表面,
其中所述有机聚合物涂敷层的厚度为50nm至100nm,
其中所述有机聚合物来源于选自由(i)由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含有氟成分的环氧化合物、(ii)由下述化学式2表示的含有氟成分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及(c)由下述化学式3表示的含有氟成分的硅烷类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化合物,
化学式1:
化学式2:
在上述式中,R为氢或碳数1至2的烷基,n为1或2的整数,m为0或1至12的整数,
化学式3:
CF3-(CF2)o-(CH2)p-SiCl3
在上述式中,o为1至12的整数,p为1或2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碳类物质为选自由硅、镍、锗及钛组成的组中的单相或它们的合金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碳类物质为纳米管形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聚合物的氟成分的含量为50重量百分比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聚合物的氟成分的含量为50至95重量百分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b)含有氟成分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为选自由2,2,2-三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全氟癸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及2-(全氟辛基)乙基丙烯酸酯组成的组中的化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c)含有氟成分的硅烷类化合物为三氯(1H,1H,2H,2H-全氟辛基)硅烷或全氟癸基三氯硅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聚合物涂敷层由单层膜或多层膜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聚合物涂敷层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溶剂蒸发法、共沉淀法、沉降法、溶胶-凝胶法、吸附过滤法或溅射法形成。
10.一种锂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ⅰ)正极,包含正极活性物质;
(ⅱ)负极,包含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物质;
(ⅲ)隔膜;以及
(ⅳ)电解液。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ⅱ)负极,通过在集电体上涂敷负极活性物质的方式制成,或者通过将包含负极活性物质和粘合剂的组合物浇注于另外的支撑体上之后,将从所述支撑体剥离的膜层压于集电体上的方式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LG化学,未经株式会社LG化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2887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终端的天线装置
- 下一篇:有机电致发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