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薄膜表面的机动车构件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28177.6 | 申请日: | 2013-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343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J·胡贝尔-黑塞尔伯格;M·施瓦茨;P·西姆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马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3/02 | 分类号: | B29C63/02;B62D2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邓斐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薄膜 表面 机动车 构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车辆外饰构件(10),其包括:
-塑造定型的、未涂漆的支承结构(11),和
-薄膜(12),其中,
所述薄膜(12)至少在所述支承结构(11)的一个表面上利用粘合材料固定,
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12)是可热成形的,该薄膜在与支承结构粘合时被热成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外饰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12)构造成多层的,包括承载层(12b)和涂层(12a)。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外饰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层(12b)至少按局部区段为透明的、半透明的和/或不透明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外饰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层(12b)至少包括聚碳酸酯、含聚碳酸酯的混合物、聚碳酸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醚砜、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含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混合物、热塑性聚氨酯、聚烯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或聚偏氟乙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外饰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12a)包括脂肪族聚氨酯。
6.如权利要求2至5之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外饰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12a)能够借助短波辐射交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外饰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12a)能够借助紫外光交联。
8.如权利要求1至5之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外饰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结构(11)由玻璃纤维或者碳纤维增强的塑料构成。
9.如权利要求1至5之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外饰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结构(11)由板材构成。
10.如权利要求1至5之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外饰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结构(11)由铝板构成。
11.如权利要求1至5之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外饰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结构(11)由轻质蜂窝状结构构成。
12.用于制造如权利要求1至11之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外饰构件(10)的方法,其包括步骤:
-制作出支承结构(11),
-将热成形的薄膜(12)贴覆到支承结构(11)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其中,所述薄膜构造成多层的并包括承载层(12b)和涂层(12a),
-将所述薄膜(12)与所述支承结构(11)粘合,
其特征在于:
-在将薄膜(12)贴覆到支承结构(11)上之后使所述薄膜(12)的所述涂层(12a)发生交联。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使所述涂层(12a)交联,对该涂层施加短波辐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使所述涂层(12a)交联,对该涂层施加紫外光。
15.如权利要求12至14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12)直接就在往支承结构(11)上贴覆之前得以热成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马股份公司,未经宝马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2817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