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层叠膜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24250.2 | 申请日: | 2013-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721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古川淳;广岩梓;竹内智康;久米悦夫;山根尚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5/30 | 分类号: | G02B5/30;B32B27/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蒋亭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层叠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光学部件等各种用途中的层叠膜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偏振膜被作为使二色性色素吸附在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上并取向而得的膜广泛地使用,已知有以碘作为二色性色素的碘系偏振膜、以二色性直接染料作为二色性色素的染料系偏振膜等。这些偏振膜通常在其一面或两面通过胶粘剂贴合三乙酰纤维素膜等透明膜而制成偏振板。
作为在偏振膜的一面或两面层叠透明膜的方法,有如下的方法,即,预先在透明膜的表面涂布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后,通过将偏振膜与透明膜用一对贴合辊夹持而贴合,然后照射活性能量射线而使之粘接固化(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4-245925号公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3419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95560号公报(专利文献3)等)。
在像这样将多个膜通过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的胶粘剂相互贴合而成的层叠膜的制造中,有时会向膜与膜之间混入气泡。这是在使用以往的水系的粘合剂等时不会发生的现象,被认为是因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的胶粘剂而造成的特有的问题。近年来,正在追求层叠膜的进一步的薄型化。因而存在如下的问题,即,当意图减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的胶粘剂的厚度时,就特别容易产生气泡的混入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459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3419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955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将多个膜通过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的胶粘剂相互贴合而成的层叠膜的制造中,抑制气泡向膜与膜之间的混入。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层叠膜的制造方法,其是将多个膜通过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的胶粘剂相互贴合而成的层叠膜的制造方法,
所述制造方法依次具备:
胶粘剂涂布工序,向所述多个膜中的至少1片膜的一面或两面涂布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的胶粘剂;
贴合工序,在以相邻的膜之间夹设所述胶粘剂的方式进行层叠的状态下,将所述多个膜夹持在沿运送方向旋转的一对贴合辊之间,由此进行相互贴合;以及
活性能量射线照射工序,向被相互贴合的所述多个膜照射活性能量射线而使所述胶粘剂固化,
在所述多个膜中,在所述胶粘剂涂布工序中没有涂布所述胶粘剂、且在所述贴合工序中与所述胶粘剂接触的面的表面粗糙度为200nm以下。
优选所述多个膜包含光学膜及透明膜,所述层叠膜为偏振板。
优选所述多个膜包含1片光学膜及2片透明膜,
在所述胶粘剂涂布工序中,在2片所述透明膜各自的一面涂布所述胶粘剂,
在所述贴合工序中,在以使2片所述透明膜的所述胶粘剂与所述光学膜的两面接触的方式进行层叠的状态下,将所述光学膜及所述透明膜夹持在所述一对贴合辊之间,由此进行相互贴合。
优选所述多个膜包含1片光学膜及1片透明膜,
在所述胶粘剂涂布工序中,在所述透明膜的一面涂布所述胶粘剂,
在所述贴合工序中,在以使所述透明膜的所述胶粘剂与所述光学膜的一面接触的方式进行层叠的状态下,将所述光学膜及所述透明膜夹持在所述一对贴合辊之间,由此进行相互贴合。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将多个膜通过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的胶粘剂相互贴合而成的层叠膜的制造中,可以抑制气泡向膜与膜之间的混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制造方法中所用的装置整体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制造方法中所用的装置整体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2的制造方法中所用的装置整体的构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将多个膜通过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的胶粘剂相互贴合而成的层叠膜的制造方法,
所述制造方法依次具备:
胶粘剂涂布工序,向所述多个膜中的至少1片膜的一面或两面涂布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的胶粘剂;
贴合工序,在以相邻的膜之间夹设所述胶粘剂的方式进行层叠的状态下,将所述多个膜夹持在沿运送方向旋转的一对贴合辊之间,由此将所述多个膜相互贴合;以及
活性能量射线照射工序,向被相互贴合的所述多个膜照射活性能量射线而使所述胶粘剂固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242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沉井的下沉辅助装置
- 下一篇:止水帷幕渗漏引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