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氨酯发泡组合物和软质聚氨酯泡沫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80021742.6 | 申请日: | 2013-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45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早福博史;小川雄太;奈佐利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迈图高新材料日本合同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06 | 分类号: | C08G18/06;C08G18/00;C08G10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志强;徐厚才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氨酯 发泡 组合 泡沫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氨酯发泡组合物和软质聚氨酯泡沫的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以特定的比例掺混有特定的增塑剂的软质聚氨酯泡沫成型用发泡组合物和使用该发泡组合物的软质聚氨酯泡沫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软质聚氨酯泡沫(发泡体)因其缓冲性高而被广泛用于车辆用缓冲材料、家具用垫子、寝具、杂货等。软质聚氨酯泡沫通常可通过在催化剂、整泡剂和其它的添加剂存在下使有机多异氰酸酯与含有活性氢的2种以上化合物反应而制备。作为含有活性氢的化合物,可使用多元醇类或在多元醇中使丙烯腈或苯乙烯进行自由基聚合而得到的聚合物多元醇类、伯多胺和仲多胺类以及水等。
而且,例如在车辆缓冲座椅用泡沫的制备中,通常采用将原料物质用高压发泡机等混合,在注入模具并成型后,使用压缩机将泡沫中的发泡孔强制地连通的方法。
在这样的制备工序中,由于需要缩短成型时间或低能量化等,所以要求反应的速度和脱模的快速。另一方面,在制备的聚氨酯泡沫中,从制备成本或成型品的处理有利性的观点出发,需要低密度化。特别是在车辆用泡沫中,从改良燃料消耗量的观点出发,为了轻量化而要求低密度化,同时也希望提高就坐感、乘坐感等的优良性。
以往,作为低密度化时所要求的技术性课题,可列举出压缩永久变形(也称为压缩残余变形)的降低等耐久性的维持。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通过使用特定的交联剂组合物提高耐久性的技术。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虽然可大幅改善由低密度化所引起的物性的降低,但并未实现就坐感或触感的改善。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聚氨酯泡沫制备用组合物,其通过含有多异氰酸酯、水、有机酸和非质子性极性溶剂,可无需高温交联地改良泡沫表面的脆弱性,可赋予粘接性。在专利文献3中,示出了通过使用环状内酯作为溶剂而防焦性格外优异的聚氨酯泡沫的制备方法。此外,在专利文献4和专利文献5中示出了为改良建材用硬质聚氨酯泡沫的粘接特性而掺混特定的溶剂。
但是,专利文献2~5所示的组合物均为用于制备硬质聚氨酯泡沫的组合物,即使使用这些组合物,也无法得到气泡的结构或特性与硬质聚氨酯泡沫大不相同的软质聚氨酯泡沫。特别是无法得到在压缩残余变形或湿热条件下的压缩残余变形和柔软性或粘性、光滑性等触感方面令人满意的泡沫。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8074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8-534740号公报
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6541532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25523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5-2725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氨酯发泡组合物,其可得到改善湿热条件下的压缩残余变形,并且具有良好的柔软性,粘性或光滑性等触感良好的软质聚氨酯泡沫。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聚氨酯发泡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含有
(A)多异氰酸酯,
(B)含有(B1)多元醇和(B2)水的含有活性氢的化合物,
催化剂,和
(C)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上述(B1)多元醇为0.5~20质量份的选自以式(1)表示的单酯化合物、以式(2)表示的二酯化合物、以式(3)表示的三酯化合物和以式(4)表示的四酯化合物的1种或2种以上的增塑剂:
[化1]
式(1)中,R1为碳原子数6~24的1价烃基,R2为碳原子数1~24的1价烃基;
[化2]
式(2)中,R3为碳原子数2~15的1价烃基或将该烃基的氢原子的一部分取代为羟基的基团,R4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24的1价烃基;
[化3]
式(3)中,R5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24的1价烃基;
[化4]
式(4)中,R6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24的1价烃基。
另外,本发明的聚氨酯泡沫的制备方法的特征在于,使用上述聚氨酯发泡组合物。
发明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迈图高新材料日本合同公司,未经迈图高新材料日本合同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217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