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以及锂离子二次电池无效
| 申请号: | 201380020453.4 | 申请日: | 2013-04-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47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 发明(设计)人: | 西村悦子;田中明秀;高松大郊;平野辰己;冈部圭儿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 主分类号: | H01M4/587 | 分类号: | H01M4/587;H01M4/36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许海兰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 二次 电池 负极 活性 物质 以及 | ||
1.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
包括石墨的核材和覆盖该核材的表面的包覆层,所述包覆层的厚度是1nm~200nm,所述包覆层的体积弹性率小于所述核材的体积弹性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包覆层的体积弹性率是核材的体积弹性率的50%~9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根据负极活性物质的等体积球的粒度分布计算出的负极活性物质的比表面积、和通过气体吸附法实测出的负极活性物质的比表面积之比是1:1~1:30,核材的(002)面的面间隔是0.3345nm~0.3370nm,负极活性物质的1360cm-1区域即D带的峰值强度相对1580cm-1区域即G带的峰值强度之比I1360/I1580是0.1~0.6。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包覆层的厚度是5nm~150nm。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负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是3μm~30μm。
6.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包括具有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正极、以及电解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2045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