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切削刀片切屑控制布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20272.1 | 申请日: | 2013-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034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B.科亨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斯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27/14 | 分类号: | B23B27/1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原绍辉,谭祐祥 |
地址: | 以色***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削 刀片 切屑 控制 布置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的主题涉及用于切削刀片的切屑控制布置。这种布置可以形成于一种被特别地配置用于车削操作的刀片上。特别地,这种布置可以形成于一种被配置成进行精车操作的刀片上。
背景技术
切削刀片可以具备切屑控制布置,切屑控制布置用于控制由于金属加工操作所造成的金属切屑流动和/或控制金属切屑的形状和大小。
这种切屑控制布置通常包括位于刀片的切削刃附近的凹部和/或突出部。在遇到凹部和/或突出部时,可以形成具有具体形状的金属切屑并且然后可以从那里排出金属切屑。
各种切屑控制布置公开于US 5,147,159、US 5,193,947、US 5,743,681、US 6,234,726和US 2005/0019111 Al中。
本申请的主题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切削刀片的改进的切屑控制布置。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的主题,提供一种切削刀片,切削刀片包括切削拐角部,切削拐角部形成有切屑控制布置,切屑控制布置包括在纵向朝向切削拐角部平分线的相反侧延伸的至少一个细长表面。
例如,这种切削刀片可以包括:
相反的顶端面和底端面, 和在它们之间延伸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以及
切削拐角部,其具有平分线并且形成于切削刀片的顶端面与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的相交处,以及
切屑控制布置,其位于切削拐角部处;
切屑控制布置包括细长表面,其从顶端面在向上方向上延伸,并且也在纵向朝向平分线的相反侧延伸;
细长表面包括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和在第一末端与第二末端之间延伸的细长中部;
第一末端离第一侧表面比离平分线更近;并且
第二末端离第二侧表面比离平分线更近。
已发现这种切屑控制布置有利于车削切削刀片,特别地用于执行精整操作。然而,这种切屑控制布置可能可以有利地用于其它类型的操作,例如铣削。
应了解上文所描述的为发明内容,并且在下文所描述的特征可以用任何组合适用于本申请的主题,例如下面的特征中的任何特征可以适用于切削刀片或切屑控制布置:
细长表面可以在垂直于平分线的方向上在纵向延伸。
在顶视图中,细长表面可以凹形地弯曲。
在垂直于细长表面的纵向延伸部所截取的截面图中,细长表面可以包括向上延伸的凸部。
在沿着细长表面的纵向延伸部所截取的截面图中,细长表面可以包括向上延伸的凸部。
切屑控制布置可以关于平分线对称。
切屑控制布置可以包括从细长表面向后延伸的下倾表面。
在顶视图中,下倾表面可以包括两个弯曲部。
在顶视图中,细长表面的外围和下倾表面可以沿着虚构三角形的三个边定位。
切削刀片可以包括中央岛状物。
中央岛状物可以包括由岛状物上倾表面所包围的隆起的岛状物上表面。
中央岛状物可以包括朝向切削拐角部而导向的细长鼻部。
脊可以从鼻部在朝向下倾表面的方向上延伸。
脊可以与下倾表面重叠并且将下倾表面分成由颈部连接的两个三角形部分。
脊可以沿着平分线延伸。
脊可以关于平分线对称。
岛状物上倾表面可以包括细长肋状物。
肋状物可以从脊向隆起的岛状物上表面延伸。
肋状物可以沿着平分线延伸。
肋状物可以关于平分线对称。
在截面图中,脊和肋状物在其相交处形成钝外角。
肋状物可包括肋状物峰部。
相对于向上方向,在中央岛状物上的最低中央岛状物点可以位于比肋状物峰部更高处。
切削刀片可以包括分别形成于顶端面与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的相交处的切削刃。
第一末端可以离切削刃的相关联部分比离平分线更近。
第二末端可以离切削刃的相关联部分比离平分线更近。
中部可以离切削拐角部向后比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更远地间隔开。
切削刀片可包括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第一凹部位于沿着顶端面与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的相交处延伸的棱面(land)与细长表面的第一末端之间,第二凹部位于所述棱面与细长表面的第二末端之间。
棱面可以包括邻近于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中至少一个的最小棱面宽度。
细长表面可以包括细长表面最上部区域,其相对于向上方向可能低于在棱面上的切削刃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斯卡有限公司,未经伊斯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202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