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黄酮类或异黄酮类化合物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18483.1 | 申请日: | 2013-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510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所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正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05/14 | 分类号: | C07D405/14;C07H17/00;C07H1/00;C07K5/062;A61K31/4178;A61K31/4184;A61K31/7056;A61K38/05;A61P3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29 | 代理人: | 刘秋兰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酮类 异黄酮 化合物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合物合成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到一种黄酮类或异黄酮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输血后以及散发性肝炎的主要病原,病毒体呈球形,直径小于80nm(在肝细胞中为36~40nm,在血液中为36~62nm),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在核衣壳外包绕含脂质的囊膜,囊膜上有剌突。HCV-RNA大约有9500~10000bp组成,在5′非编码区下游紧接一开放的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基因组排列顺序为5′-C-E1-E2-p7-NS2-NS3-NS4-NS5-3,编码3014个氨基酸的单一多聚蛋白前体,经宿主信号肽酶和病毒蛋白酶裂解为结构蛋白(C、E1、E2、P7)和非结构蛋白(NS2、NS3、NS4和NS5)。非结构基因NS5区位于基因组第6258-9374nt,由NS3丝氨酸蛋白酶裂解成NS5a和NS5b两部分,裂解位点位于cys-2420/ser2421间,不同HCV分离株的裂解位点及其侧翼序列相对保守。NS5a区位于6258-7601nt,编码1973-2420aa,蛋白的相对分子量为56KD(即P56)和58KD(即P58),P58是P56的过磷酸化形式,在NS3、NS4a和NS4b存在情况下,P56才能转变成P58。
目前公认对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有效药物是干扰素(IFN),但HCV感染者对干扰素治疗的应答不一,平均应答率不足50%,且停药后复发率较高。FDA于2011年批准了两个NS3/4a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Telaprevir和Boceprevir上市,为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但是耐药性和毒副作用的出现,使得HCV病毒的治疗仍然需要新型药物,如作用于新型靶点NS5a的抑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式(I)所示的黄酮类或式(II)所示的异黄酮类化合物,
或其氮氧化物、水合物、溶剂化物、代谢产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前药,其中,
R1为式(III)、式(IV)或式(V)所示,
其中,A为连接键、C1-C3亚烷基或C1-C2亚烷基氨基甲酰基;
R2、R3、R4、R5独立地为H、D、OH、卤素、CN、氨基,或者选自未被取代的或被1~5个R0取代的下列取代基组:(C1-C8烷基)1-2氨基、C1-C8烷氧基甲酰基,(C1-C8烷基)1-2氨基甲酰基,C1-C8烷基巯基,C1-C8烷基磺酰基,C1-C8烷基亚磺酰基,C1-C8烷基、未被取代或被1~2个羟基或1~2个(C1-C2烷基)1-2氨基取代的C1-C8烷氧基、C3-C10环烷基、C2-C8杂环烷基、C6-C10芳基、C6-C10芳基氧基、糖基氧基、或被1~5个氧取代的C1-C8烷基;
或者,R1、R2与其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咪唑环,即R1、R2与黄酮或异黄酮上自身的苯基形成稠环结构——苯并咪唑环,该咪唑环上两个氮原子之间的一个碳原子连接有式(VI)所示的基团;
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正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正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84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