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马达转子支撑件和用于制造马达转子支撑件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80018031.3 | 申请日: | 2013-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549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慎二;斑目广和;中岛敏史;宫城一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三和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2K1/02 | 分类号: | H02K1/02;C21D8/00;C22C38/00;C22C38/38;H02K1/27;H02K1/28;H02K15/02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19 | 代理人: | 黄刚,车文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马达 转子 支撑 用于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支撑件,该支撑件用于支撑磁性体,该磁性体被用于马达转子并且被设置在转子上。
背景技术
通常,为了呈现高性能的目的,稀土诸如钕或镝被添加到的稀土磁体已经被用作用于马达的磁体。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轴向型马达,该轴向型马达具有转子,该转子被装配有多个永久磁体,所述多个永久磁体具有在与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上的磁极。
而且,专利文献2提出一种高性能轴向间隙马达,该高性能轴向间隙马达具有铁氧体磁体替代稀土磁体。
轴向型马达或轴向间隙马达具有转子,在该转子上设置磁体,并且磁体由在转子中包括的支撑件支撑。作为支撑件,一般使用由奥氏体不锈钢组成的非磁性钢。
支撑件被包括在以高速旋转的转子中,并且有必要使得支撑件支撑磁体以适当地保持它的位置。因此,有必要使得支撑件不仅具有非磁性特性而且还具有适当的强度。
顺便提及,通过冷加工,奥氏体不锈钢呈现增加的强度,但是存在一个问题:应变感生相变使非磁性特性受损。因此,通常采用使在热锻之后的原材料经受机械加工以获得支撑件形状的步骤。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11/046108
专利文献2:JP-A-2011-010375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近年来,存在增加马达的速度和尺寸的需求,并且因此对于支撑件要求的强度已经增强。而且,甚至在尺寸的增加不必要的情形中,仍然存在重量减轻的需求,从而期望实现与重量减轻对应的高的强度。然而,如上所述,在相关技术材料中,非磁性特性和高强度存在折中的关系,并且因此材料不能满足以上需求。另外,在相对厚的支撑件的情形中,还存在加工率小并且难以获得必要的强度的问题。
而且,在相关技术制造步骤中,为了获得是复杂形状的产品形状,有必要在相当长的时期中通过机械切割、线切割等对热锻原材料进行加工。虽然该时期取决于产品形状和尺寸,但是存在加工要求例如2星期的时期的情形。因此,当考虑大规模生产时,以上情况成为非常严重的问题。然而,因为如上所述对制造步骤的限制,所以存在一个问题:采用考虑生产率的步骤是不可行的。
基于以上状况的背景设计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马达转子支撑件和用于制造马达转子支撑件的方法,该马达转子支撑件能够在维持非磁性特性的情况下增加强度,并且进一步对制造步骤具有较小的限制。
问题的解决方案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意性方面,提供一种马达转子支撑件,所述马达转子支撑件用于支撑被设置在马达的转子上的磁性体,其中通过层叠单材获得所述支撑件,每一个单材由从非磁性钢获得的热加工材料或冷加工材料形成,并且具有小于1.005的相对磁导率和550MPa以上的在室温的0.2%屈服强度,其中每一个所述单材被形成为圆盘形状,并且其中每一个所述单材具有:轴承部,所述轴承部在中心处形成有轴孔;在所述轴承部的外周侧处成间距地形成的环形肋;在最外周缘处形成的外缘环;从所述轴承部通过所述环形肋直至所述外缘环以等角度间隔放射状形成的分隔壁;和磁体容纳部,被所述分隔壁、所述环形肋和所述外缘环包围的空间被分配给所述磁体容纳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意性方面,在马达转子支撑件中,所述单材是冷加工材料,并且具有小于1.005的相对磁导率和600MPa以上的在室温的0.2%屈服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意性方面,在马达转子支撑件中,非磁性钢是18Mn-18Cr非磁性钢。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意性方面,在马达转子支撑件中,包括稀土磁体或非稀土磁体作为所述磁性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示意性方面,在马达转子支撑件中,非稀土磁体是铁氧体磁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示意性方面,在马达转子支撑件中,包括压粉铁芯作为所述磁性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示意性方面,马达转子支撑件具有层叠结构,在所述层叠结构中,所述单材被结合。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示意性方面,在马达转子支撑件中,所述结合是铆接、螺纹连接、焊接、附着和与环材料的外周冷缩配合中的任何一种或其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三和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三和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80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