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粒子分选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17836.6 | 申请日: | 2013-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712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大木达也;野口智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7B4/02 | 分类号: | B07B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5 | 代理人: | 赵蓉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粒子 分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气流来分选粒子的气流分选机,适合用于再利用产业领域、进行粉体分选的食品、材料等领域。
背景技术
有大量使用空气流的粒子的分离装置,较多为横型的于空气流动中,分成在空气中飞散的物质及因惯性力而落下的物质的装置。另外,作为纵型分离装置,代表性的结构是锯齿形分级机。在锯齿型的管柱内分成顺着气流上升物质及落下物质的装置中,不易产生中间产物,可迅速进行分离,但分离精度略为不足。另一方面,直管柱型或在直管柱中设置有截留孔(孔口)的类型是本申请人自从前的工业技术院时期开始一直研究的技术,已提出大量申请(参考专利文献1~5)。
专利文献1涉及一种如下类型的固形物的气流分选方法及装置:第一段并非管柱型,仅为在网上设置流动层的构造,在此处使针状物落下至网下,并且将块状物在第二段管柱型中分离重产物及轻产物。
专利文献2涉及一种具有2根管柱的固形物的气流分选方法及装置。首先,投入至分离轻产物、中间产物的第一管柱中。轻产物自第一管柱上部排出、回收,中间产物落下并在网上滑动而投入至第二管柱中。在第二管柱中分离成中间产物及重产物。在该专利中,使用两个送风机对固定了剖面面积的2根管柱个别地送风,产物的回收顺序依照轻产物→中间产物、重产物的顺序,管柱间通过重力落下而使之在网上移动。
专利文献3涉及一种导入导流器而在相同管柱内阶段性地改变粗细而设为多段的多段风力分选装置。由于在同轴上配置多根管柱,所以基本的气流用以一个送风机进行,但由于2根管柱间的风速比导入2 次气流而进行,所以结果需要多个送风机。
通常的旋风型分选机大量存在,其利用通过回旋流产生的离心力,将更微细的粒子顺着回旋流与空气一并输送,从而与自回旋流脱离的重粒子分离。专利文献4的风力分选装置涉及出于排出中间产物的目的而在直管柱气流分选机中组合旋风的例子。
另外,在直管柱或带孔口的直管柱气流分选机中,若为不追求高精度,而仅区分为3种的分选,则有专利文献5所示的固形物的气流分选装置的例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53577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275733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12243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4096101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第2913034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公开第2010-214352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先前,本发明者等对专利文献6的钽电容器的再利用方法提出申请。专利文献6涉及钽电容器的再利用方法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次浓缩工序,自使用过的印刷基板将基板上安装的元件类剥离回收,并用筛对所剥离回收的元件类进行筛分分选,由此回收与钽电容器相同尺寸范围的粒子;二次浓缩工序,自一次浓缩产物通过比重分选而回收与钽电容器相同比重范围的产物;三次浓缩工序,自二次浓缩产物通过弱磁选而回收非磁着物,制成钽电容器的高浓缩产物,在该二次浓缩工序的比重分选中,使用纵型气流分选机。在专利文献6所记载的发明中,对2.8mm~4.75mm的一次浓缩产物,作为二次浓缩工序使用纵型气流分选机,首先,在流速11m/s~14m/s的上升气流中进行分离,由此使比重2.5以下的轻产物溢流而去除,接着,在具有22~24m/s的流速的(上升)气流中进行分离,由此将比重6.0以上作为重产物剩余,使中间比重群溢流而作为二次浓缩产物回收,必须使 用纵型气流分选机的2次批次操作。本发明者等对能仅以一次操作,高精度并且不使装置大型化而实现该以2次批次操作进行的二次浓缩工序的气流分选机反复进行锐意研究开发,结果完成本发明。
气流分选机所追求的性能除与适用粒径等对象物的种类相关以外,作为与装置自身相关的性能,有分离精度的高低、分离速度的快慢、分离产物数的多少、装置的简易性等。
直管柱型气流分选机的成为分离阈值的管柱内的风速分布相对较窄,因此,与其它气流分选机相比,可进行精度相对较高的分离。但是,严格地说,管柱剖面的风速具有中心部高而周边部低的风速分布,因此,对应于其风速分布的宽度,阈值中产生宽度而分离精度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未经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78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