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赋予了拒油性的带粘合层的透气过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16802.5 | 申请日: | 2013-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201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丸冈伸明;池山佳树;增田良太;小野原明日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D39/16 | 分类号: | B01D39/16;B01D69/06;B01D71/36;B32B27/00;C08J9/36;C09J7/0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王海川;穆德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赋予 油性 粘合 透气 过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赋予了拒油性的带粘合层的透气过滤器。
背景技术
汽车用车头灯、车尾灯、雾灯、转向灯、电动机、各种压力传感器、压力开关等汽车用电气/电子部件、照相机、摄像机、手机等信息终端、电动剃须刀、电动牙刷和室外用途的灯等各种设备的壳体上多数情况下设置有透气孔。设置透气孔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使设备的内部与外部连通来避免由设备的工作导致的设备壳体内的温度上升所伴随的内部压力的过度上升。另外,为了使电池工作时产生的气体排出,在电池壳上设置有透气孔。
为了防止水、尘埃等从设置在设备壳体上的透气孔侵入,有时在透气孔上配置透气过滤器。从安装简单且可靠并且低成本的观点来看,上述透气过滤器通常使用粘合带等粘合层粘贴在设备壳体上。
作为上述透气过滤器,多数情况下使用聚烯烃树脂或含氟树脂的多孔膜。特别是,将聚四氟乙烯(以下称为“PTFE”)拉伸而形成微孔结构的多孔膜(以下称为“PTFE拉伸多孔膜”)被认为是拒水性优良的透气过滤器。但是,根据使用环境,皮脂、表面活性剂、油等也会接触透气过滤器。即使使用拒水性优良的PTFE拉伸多孔膜作为透气过滤器,也不能充分防止表面张力低的液体的侵入。因此,根据透气过滤器的用途对其进行使用含有含氟聚合物的处理剂的拒油处理。
具有碳原子数为8以上的直链全氟烷基(以下,有时将“直链状全氟烷基”称为“Rf基”)的含氟聚合物适合赋予拒油性是公知的。碳原子数为8以上的Rf基的结晶性显著高于碳原子数少的(例如6以下的)Rf基的结晶性,认为该高结晶性有助于表现优良的拒油性。还已知,由于高结晶性,由具有碳原子数为8以上的Rf基的处理剂可以得到大的后退接触角(与前进接触角同为动态接触角)。该后退接触角随着结晶性的提高从碳原子数6至8急剧地增大。根据这种情况,为了赋予透气过滤器拒油性,惯例是使用含有具有碳原子数为8以上的Rf基的含氟聚合物的处理剂。
还已知与上述处理剂一起使用其它处理剂来赋予透气过滤器拒油性。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利用含有具有Rf基的含氟聚合物并且含有主链中具有含氟脂肪环结构的含氟树脂的处理剂对透气过滤器进行处理(权利要求1等)。具有含氟脂肪环结构的含氟树脂的成膜性优良,可以通过例如将全氟(2,2-二甲基-1,3-二氧杂环戊烯)聚合而得到(第0009、0011段)。此外,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全氟烷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4~16、特别优选为6~12(第0023段)。但是,在实施例栏中,按照上述惯例,使用了具有碳原子数平均为9的全氟烷基的含氟聚合物(第0049、0050段;各实施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264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以往,为了赋予高拒油性,一直认为必须利用碳原子数为8以上的Rf基的高结晶性。例如,如专利文献1的实施例栏中所示,即使仅使用具有含氟脂肪环结构的含氟树脂,也无法赋予透气过滤器充分的拒油性(各比较例)。从实用上而言,专利文献1中的拒油试验中使用的甲苯或IPA(异丙醇)接触后“瞬间润湿”的程度的特性也不能说是充分的拒油性。为了赋予透气过滤器实用上充分的拒油性,实际情况是利用碳原子数为8以上的Rf基。
但是,使用含有具有碳原子数为8以上的Rf基的含氟聚合物的处理剂进行拒油处理时,有时粘合层对透气过滤器的胶粘力显著降低。认为该胶粘力降低的原因是由透气过滤器的拒油处理中所使用的含氟官能团引起的。即,认为含氟官能团难以对所有的材料显示相互作用,因此,粘合剂也难以被湿润,从而难以发挥充分的胶粘力。
但是,近年来,还存在尽可能减小粘贴在透气过滤器上的粘合层的宽度来增大表现透气性的有效面积的需求。当减小粘合层的宽度时,与透气过滤器的接触面积也减少,而导致胶粘力的降低,期望即使这样减少接触面积,也能够保持与以往同等程度的胶粘力的透气过滤器的出现。
鉴于以上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赋予拒油性而不降低透气过滤器与粘合层的胶粘力。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日东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68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处理排放流体的装置
- 下一篇:光催化反应系统的防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