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快硬性水泥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16644.3 | 申请日: | 2013-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038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西冈朝明;森泰一郎;七泽章;吉野亮悦;岩波和英;山本贤司;川内敏夫;白井健太郎;松本雅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4B28/02 | 分类号: | C04B28/02;B28C7/04;C04B22/08;C04B22/10;C04B22/14;C04B24/06;C04B24/26;C04B4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吕琳;刘明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硬性 水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硬性水泥。
背景技术
快硬性水泥是将铝酸钙等快硬材料添加到水泥中而制成的水泥,其特征在 于,与普通的硅酸盐水泥相比可以在极短时间即显现出高强度。因此,快硬性 水泥作为浆体、砂浆及混凝土,在实际应用中例如被用作维修材料、隧道用喷 涂材料、混凝土二次制品的早期脱模材料等。
作为快硬性水泥的例子,可以举出由向铝酸钙、硫铝酸钙、铝硅酸钙中加 入链烷醇胺的速凝助剂构成的喷涂材料(日本专利第4746429号公报)、含有 3CaO·3Al2O3·CaF2及无机硫酸盐等的超硬搅拌混凝土(日本特开平2-180740 号公报)、含有3CaO·SiO2固溶体和11CaO·7Al2O3·CaF2的熟料、含有无水 石膏、铝硅酸钙玻璃、高炉水碎炉渣微粉、高性能减水剂、缓凝剂等的超速硬 水泥组合物(日本特开2007-320833号公报)、向C12A7(12CaO·7Al2O3) 系中加入了Fe2O3、CaF2的快硬性熟料组合物(日本特开平9-268037号公报)、 向以12CaO·7Al2O3作为主要成分的熟料原料中添加了Fe2O3及CaF2的快硬性 熟料组合物(日本特开平6-115986号公报)等。
另一方面,作为水泥或快硬性水泥的凝结硬化调整技术,有利用水对以铝 酸钙作为主体的水泥进行调湿以改善流动性的组合物及制造方法(日本特开平 11-255542号公报);在使用了聚羧酸系分散剂的低水水泥比的混凝土中,除 了水溶性碱量、半水石膏和二水石膏的合量调整以外,还有基于通过向水泥喷 射雾化水而具有附着水分量的水泥组合物的刚刚搅拌后的流动性调整技术(日 本特开2007-45647号公报)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74642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2-18074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32083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9-268037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6-115986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11-255542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7-456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快硬性水泥使用骨材等,与水混匀并进行浇筑。因此,在混匀、浇筑所需 的一定时间内需要保持流动性。关于这一点,在以往的快硬性水泥中,根据所 使用的原料水泥的种类,会有进行凝胶化的凝结硬化时间短,无法充分地确保 浇筑时间,尤其是0~10℃左右的低温时的浇筑时间的情况。
还已知有像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那样通过添加柠檬酸等羟基羧酸或其盐之 类的缓凝剂来确保流动性的方法、以及像专利文献6、专利文献7中记载的那样 用水将水泥改性的方法,但是从使凝结硬化时间长期化的观点考虑还有改善的 余地。所以,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探求一种为了在低温环境下使凝结硬化 时间长期化而有效的方法,提供具有长期化的凝结硬化时间的快硬性水泥。另 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此种快硬性水泥的调制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利用聚羧酸 系减水剂将水泥预先改性后,通过与快硬材料混合,可以调制出凝胶化时间长、 凝结硬化时间得到确保、并且短时间强度得到确保的快硬性水泥。通常,借助 水的水泥的改性可确保凝结硬化时间,但是无法确保强度。另外,如果只是添 加聚羧酸系减水剂,则无法确保兼顾充分的凝结硬化时间及短时间强度。
基于上述的见解完成的本发明在一个方面,是一种快硬性水泥,其含有: (A)用改性剂即聚羧酸系减水剂预先进行了表面改性的水泥、(B)由铝酸钙 及石膏构成的快硬材料、以及(C)缓凝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66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因素相色管老化模拟实验方法
- 下一篇:带磁钢和极片的扬声器支架